孩子和我们决裂了

乐活   2024-11-28 13:15   北京  


昨天看到这篇《孩子和我们决裂了》,感慨很多,评论区也特别火爆。


这篇文章,不知道真假,有可能是为了流量编出来的。但是,文中那个情节,在很多家庭都真实发生过,所以家长们特别能感同身受。

文章开篇,妈妈写道:


青春期持续了一段时间,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甚至歇斯底里,要么吐槽我们在管他,要么嫌弃我们穷,好像是仇恨我们生了他把他带到这世界,有时候会说死有什么了不起。

最近的冲突,发生在一个月前,因为叫孩子吃饭,孩子没及时来到饭桌上的小事,爸爸批评孩子,双方爆发了,冷战两天,妈妈让步把孩子哄回来。


这周,因为妈妈不让娃在卧室吃零食,双方又爆发冲突了。孩子和父母又开始了冷战,不说一句话。

评论区里有人说:



这些不了解情况就扣大帽子的评论者,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三季虫,田里的蚱蜢,命好,活不到冬天,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严寒的恶劣天气。


文中那是青春期极其常见的状态。在小红书上看到过很多类似的帖子,到了青春期,男孩子变得脾气火爆,从前的乖乖女也能把父母气疯。


但是吧,共情归共情,吐槽归吐槽,这些事情看多了,其实还是可以吸取一点点经验教训的。


分享一下我的当妈保命秘籍:



首先,要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为什么像突然变了一个人?


来,下面这句划重点:激素影响的,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


小红书上,有个妈妈讲了和女儿的冲突,评论区有孩子回复说:阿姨,我也是这个年纪,这个年纪就是会突然产生莫名其妙的情绪。其实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的想吼,想发脾气。


想了解再多一点的,可以去看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那个小女孩,完全是被脑子里的几个小人控制的。


当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极端行为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这不是他们的本意,这是激素引发的鬼迷心窍。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孩子suicide的新闻,绝大部分都是TL。其实这个方式,第一需要克服恐高,第二要不怕疼。如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ZS,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用TL的这种方式,恰恰说明了ZS的很多孩子是在激情之下,想都不想后果,直接脑子一热,被激素控制了。冲动的小人打晕了理智的小人,恐惧的小人,快乐的小人,……占领了大脑的控制台。


当然,ZS的情况很复杂,内因外因,这里只是说其中的一个点,就是从方式来看,青春期的更具有冲动性。



另外,青春期孩子还有一个特点:他们是中学生,全中国最苦逼的一个群体。


他们大多数人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睡眠不足,很少能晒到太阳,体育运动不够量,社交活动少,还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


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能一直保持心态平和的,不说凤毛麟角吧,也差不多是绝无仅有。




其次,家长要有自己的精神胜利法。


就像上面说的,你理解了青春期孩子不正常,那么很多时候,就不能跟他们较真。


决裂那篇文章中,孩子摔门,离家出走,都是一时上头,不是什么原则问题的,宜大事化小,忌上纲上线。心里默念十遍“激素导致的”。需要提意见的话,等他们冷静下来再说。


有时候,当你理解了,也就比较能释然了。TA一个被激素控制的小孩儿,脑子一热时,根本就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一点都不值得作为一个乳腺结节收藏到自己的胸里。


而且,对比一下自闭儿,超雄儿的家长,我们是有多幸福啊!我们的孩子只是青春期间歇性爆发,在小宝宝时期还是很可爱的,而且成年后也不用我们全方位的养着,盯着。


话又说回来,退一万步讲,假如,如果真生了个自闭儿,超雄儿,那不也得认命养着他吗?


逆境中,多想想比自己更惨的,很阿Q,但是对稳定情绪很好用。




再次,对待青春期孩子,千万不要有上位者心态。


像决裂文章中说的,叫孩子吃饭孩子没有过来,爸爸就说,没规矩。这是典型的被儒教洗脑结果。什么父母唤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把糟粕弟子规当行为准则。


青春期孩子本来就容易炸毛,在学校的压力已经不小了,回到家里,让他们舒服一点,放松一点,他们爆发的就少一点。


在卧室吃零食也是同理,能纠正就纠正,说了几遍不管用就算了。现在的中学生多累啊!给他们一点在卧室吃零食的自由,真不算什么大事。

家是讲爱的地方,讲磨合,讲理解,讲包容的地方,是能让人回血的地方,而不是讲规矩的地方。




最后,千万别动手,尽量大事化小。


我在小区楼下,就见过中学生母子打起来的。妈妈很高,差不多有一米七,儿子比妈妈还高,抡胳膊推搡起来,我都替那妈妈担心。


说到底,孩子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父母的爱是指向分离的。等他们上大学离家后,就很少跟父母在一起了。


此处不是煽情,是指出一个事实,孩子越来越大,父母跟他们的关系,就没小时候那么亲密了。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一天到晚面对的只有你,就算偶尔打骂一下(不是提倡打小孩哈),孩子也会很快原谅,翻篇儿过去。


但是,当孩子越来越大,跟父母相处时间越来越少,亲子关系也就渐渐没有那么紧密了。虽然爱没有少,但关系没有小时候那种粘在一起的紧密了。


这时候,有些打骂,它可能就翻不过去了,可能就作为一道疤,永远的刻在记忆中了。

那是自然
卷不动躺不平的西城妈妈,小镇错题家,减肥不成功人士,不八卦会死星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