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427字,阅读需要6分钟。
诗 词 文摘
shici
jingpin
秋
已
至
春
可
期
前言
流云诗词”是一个宣传古典诗词的公益性平台,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初级诗词爱好者。主要宗旨是:用好的诗词、诗评、诗话去引导喜欢诗词、零基础的朋友去写诗词,想写诗词的朋友走上正路,走上正路的朋友尽快入门,已经入门的朋友加深学养。
我平时总爱看一些名家诗话,有时看到一篇好文章,真如醍醐灌顶一样,许多困惑迎刃而解,遂找到自己以前收藏的优质诗话,然后再去粗取精,通俗易懂之,最后奉献给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熊东遨:取前人之语入诗有五法
唐诗是酿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那么我们今天的诗是怎么出来的呢?诗的最基本的特征,最基本的要素是“情”。“诗者,文学之精也。难从笔上得来,应自心中流出。心中无激情,不可强做。勉强落笔,恐其画虎不成反类犬耳。纵有千言,何足言价?”这是拙著《求不是斋诗话》里的一段。没有情的诗,不带感情的诗,没有价值,就这个意思。所以我要说,诗,是流出来的、蹦出来的、跳出来的!不是牙膏,要挤才出得来。我强调的是,诗要自然流露,当你心里有激情了,想写了,就会封都封不住。如果你只是为了应酬,硬去挤,四平八稳来几句,那就叫“套”;不是“套”就是“常”。即所谓“常话”或“套话”。这样的诗,意思不会太大。诗,要流出来。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讲讲我对诗词创作的个见。
一曰“原样搬来”
什么叫“原样搬来”呢?就是前人有什么样的成句,我把它弄来,用到自己的诗里边。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是李贺的,前人用过,我们当代的伟人毛泽东也用过,这个就叫做“原样搬来”。虽然是照搬,但不叫“偷”,而叫“借”。借用前人成句,明清以来成为时尚。自己诗里用一句前人的现成句子,用得好、用出新意来的话,是非常妙的。借了不用还,事实上就是偷;说“借”,显得风雅一点。我们谁见过借了别人的诗有还给人家的?从来不用还,你借了就是你的了。所以前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
妙手空空,诗之一式。善偷者亦高才,前提是要善偷。此法固佳,但不宜多用;多用则难免捉襟见肘。偶尔借借可以,你每一首诗都借人家的就不好了啊。这是第一,原样搬来。
二曰“稍动手术”
此法也称之为点化。“天若有情天亦恼”,恼火的“恼”,这是前辈诗人刘人寿先生的名句。把衰老的“老”,变成恼怒的“恼”,用来形容文革时期极左势力对知识分子和老同志的迫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老干部要打倒,知识分子要打倒!像黄老师这样的,肯定是“反动学术权威”,也在打倒之列吧?这种摧残知识分子,迫害老革命,殃及平民百姓的“阶级斗争”,还得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讲得你鸡犬不宁,怎么得了?“天若有情天亦恼”,老天爷看不下去,要发怒了!这就叫易其一字,意思全新。烦恼啊!恼怒啊!恼火啊!原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是说它形体衰颓了,老化了。这时说的是老天爷带情绪了,要发脾气了!是不是跟原来的意思大不一样?这就叫点化。仅易一字,大胜前例。
三曰“剪枝嫁接”
所谓“剪枝嫁接”,就是用前人成句一半,或者用它三个字,或者用它四个字。“雄鸡一声天下白”,谁的诗啊,还是李长吉(李贺)的;另一个版本是“雄鸡一唱天下白”。毛泽东把它剪枝嫁接到自己的词里边,变成“一唱雄鸡天下白”。整个都是李贺的,只不过是将字序搬一下家,剪断中间放到边上去。因为李贺的诗不合律,它是古体;毛泽东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词,必须合律,所以动用了“剪枝嫁接”法。自枝接在自干上,倒也别出心裁。
“剪枝嫁接”,真是妙味无穷。不过操此法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神偷”与“俗手”之分。康熙年间有一位名气并不很大的诗人史夔,就属于那种从不轻易出手的“妙手神偷”;一旦出了手,就是窦尔敦盗御马——朝野震惊,江湖失色。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他偷明代徐祯卿《简唐伯虎》中的诗句来《赠李解元鹗君》了。徐氏的原句是:“十里青山骑犊醉,一床黄叶拥秋眠”。这诗写得极为风流潇洒,淡远空灵,当时就被誉为“无上妙品”。打它的主意,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但史夔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他既要做人情,又不想花血本,便趁机做下了这桩“没本钱的买卖”。诗一划到他的名下,立即就贴上了新标签:“一瓮白云邀月醉,半床黄叶拥秋眠”。他也真够绝的,为了掩人耳目,干脆“山”也不要了,“犊”也不要了,只邀一个李太白的月亮作陪,造出些“对影成三人”之类的假象,叫你无法查证;“黄叶”也减去它“半床”,另添“一瓮白云”作补偿,优哉游哉的,似乎还略占了些便宜。这样一来,明朝那个姓徐的要和他对簿公堂,只怕是输多赢少了。
四曰“另着衣衫”
“石出疑无路,云开别有天”,杜少陵的诗。人走在云雾山中,突然一道石壁拦在前面,怀疑无路可行了;结果云一散开,又看到了另一番天地。陆游将其“另着衣衫”,变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意思完全是从老杜那来的,都是说,看似没有希望、没有出路了,忽然之间,出现了新天地。
少陵和放翁这两句诗,谁的更有名呢?我们记得的是哪一句?恐怕多数人都只记得陆游的,只有少数的人记住了老杜那一句。就是说,放翁这一句,强过老杜了。为什么?“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它有形象,见生机;而老杜那句,只说到石头阻着你了,看不到有更多的生机。这是大家手法,衣衫另着而模样已全然不似古人,有了自家面目。这是取前人之语入诗的第四法。
五曰“化其神意”
所谓“化其神意”,就是我把你的意思化用到我的作品里边来,但不要你的原型,甚至连字面都不取。重在一个“化”字上。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谁的诗?李白的诗。说了一个什么事情呢?中心思想就是人与山的相互爱恋:“人山之恋”。注意,那是李白的口气,李白是天才哦,大诗人,那口气很厉害。敬亭山对他根本没有什么态度,也没有任何表示,他自己就单方面宣布“两不厌”了!真是“爱你没商量”。这就是李太白,他不须要敬亭山表态,他是山大王,用霸气赢得“压寨夫人”。这样的爱法,虽难免粗野、强暴了一些,但也不失为英雄本色。
到辛稼轩就不同了,还是“人山之恋”,其口气可柔和、风趣得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他着了一个“料”字,用猜测的口气来对对方的心思加以试探,很温和、很策略,“爱你有商量”。他这一个“料”字下去,让你心里边感觉到没有被强迫;上了钩,你也是自愿的!当然,稼轩这样做,也是心中有数,因为他手里扣着一张底牌。什么底牌?“情与貌,略相似”。你青山美,我辛稼轩也美,天底下没有比我更美、更好的了,你不爱我还能爱谁呀?哦,原来他的霸气是霸在骨子里头!
张养浩,元朝人。他也写“人山之恋”:“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这是曲。他没有辛稼轩式的风趣,属于没有商量的那种,有点霸蛮;但又不同于李太白的豪气。他是什么气?流气!类似于有些人谈恋爱时的那种死缠烂打。你不嫁我?我天天来!“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直缠到你嫁给我为止。单相思往往有喜剧效果,估计这“云山”最后只好嫁给他。
高手就是高手,一段人、山之恋,时间上从唐偷到宋,从宋偷到元,形式上从诗偷到词,从词偷到曲;明摆着的事,居然叫你贼捉不到赃,奸捉不到双,那出神入化的手段,便是“失主”李太白见了,只怕也要连说几声:“佩服!佩服!”他不能不佩服啊,神意就这样叫人化去了。妙取前人神意而不着形迹,是“偷诗”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重点学习。
(完)
视频号推荐: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石楼高处,夜夜啼猿
笑桃花流落晴川
买断风烟
满洞苔钱
行香子·题罗浮
流云诗词
在云上爱诗,在云下生活,
在风云变幻中追求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