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编码,国科大震撼首演!

教育   2024-12-20 23:02   北京  

雁栖湖畔,科艺碰撞

12月19日晚

北京交响乐团

2024年重点创作项目——

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

科学与艺术大楼首演


演出由

北京交响乐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

共同主办



演出由青年作曲家郑阳作曲

青年指挥家金郁矿执棒

北京交响乐团演奏

携手青年歌唱家张文沁、汤启婧、王博

以及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宋洋

从生物科学、航天科技、量子力学

等前沿科技中获取创作灵感

并将电子音乐、声学科技

人工智能、视听实时交互

等元素和手段融入音乐创作

展示出艺术与科技的巧妙融合

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听盛宴


演出现场


《交响编码》科技交响乐组曲

由《万物生长》《微观世界》

《太空探秘》《时空隧道》

《量子节拍》和《逐梦追光》

六大乐章组成


《交响编码》六大乐章

(左右滑动,点击放大查看)


这不仅是一部交响乐作品

更是一次

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的全新探索

从自然之美到宇宙之浩瀚

从微观世界的精妙到宏观维度的广袤

展现音乐创作和科技创新

碰撞出的无限可能


本次演出集合了声、光、电、人工智能

及演奏、演唱领域专家共同参与

携手呈现一场音乐与科技的深度交融

其展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

以期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激发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演出现场



《交响编码》

六大创新科技手段

(上下滑动查看)

01

电子音乐实时设计与表演:电子音乐设计团队提前制作了适配整场作品的方案,更在演出现场对乐器、人声进行实时处理,通过技术手段超越声音本身的极限。实时生成、渲染与控制,使电子音效更好融合交响乐团演奏,为观众呈现出别样的声音体验。

02

预制电子声效与自然音景:整部作品融入大量预制电子声效与自然采样,尤其在《万物生长》及《时空隧道》两个乐章中,与乐队及指挥配合,将科技和自然声音完美结合。大屏幕与乐队实时交互呈现,为整场演出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03

AI智能音乐创作新尝试:第四乐章《时空隧道》由AI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完成。这一技术根据作曲家的描述与指导,生成了从巴洛克到现代多种风格的交响乐片段,通过科幻式音效串联,完成了一次跨越数百年的“时空穿越”之旅。这不仅是音乐创作的创新,更是AI技术在艺术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04

实时视觉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团队根据音乐动态实时生成交互画面,将音符的力量具象化为绚丽的视觉效果。这种动态交互的设计为观众创造“音画合一”的沉浸式体验,让整场演出更具科技感与未来感。

05

沉浸式多维度音响设计:现场精心布置数十只点声源,形成三维环绕的音箱阵列。采用Astro Spatial Audio沉浸式音效技术和可变混响渲染引擎,结合现场扬声器的巧妙布局,实现制作与播放的无缝衔接,确保节目从预制到现场演出的完美呈现。内置的自适应波场合成算法,为每位观众带来一致而动听的音效体验。

06

沉浸式扩声系统与传统电子音乐扩散系统相结合的复杂体系:根据国科大科学与艺术大楼的独特条件,设计了该套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满足管弦乐队现场补声和扩声的需求,还支持预制电子音乐的实时控制,以及现场乐队演奏时即时生成的交互电子音乐效果。通过这一创新设计,观众可体验到视觉与听觉高度融合的三维环绕。



这是国科大科学与艺术大楼

投入使用以来

首次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


首演地点定于科学与艺术大楼

这座国科大的新地标

不仅与创作理念相得益彰

也是国科大深入落实“三全育人”

推进“五育并举”战略

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生动体现




在金郁矿看来,指挥本场音乐会是一次独特的新奇体验,不只是演出场所独特,更是将声、光、电和科技方面的前沿技术与管弦乐结合起来。大家不仅可以听到对管弦乐传统的致敬,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艺术家与打击乐独奏、女高音独唱、男女混声合唱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独特魅力。其中,第四乐章《时空隧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并生成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逐渐走向20世纪与现代派风格。“希望大家听到、看到的是一场完美并且具有启发性意义的音乐会。”金郁矿说。



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表示,这部作品是北京交响乐团2024年度重点工作项目,以前沿科技为主题,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部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有六个乐章,都跟科技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作曲等热门领域。他还提到:“本次创作和演出团队中的几位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和打击乐演奏家都是年轻人。他们群策群力,希望能为北京未来的相关科技活动增添彩,希望获得同样年轻的高校学子和青年科学家们的喜欢。”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董未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艺术。他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音乐创作。比如,从AI作曲到智能编曲,再到实时交互式音乐生成,现在AI已经成了音乐创作的“新引擎”。在他看来:“科学和艺术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彼此启发的。如果说科学是探索真理的工具,那么艺术就是表达美的载体,它们共同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自身。如今,我们用科技谱写音乐,用艺术诠释科学,这正是科学与艺术携手共进的最好体现。”



“现场火爆非常,提前好几天就已经听到同学们的期待和讨论......”国科大人居科学学院教师何诗田日常教学科研之余对艺术音乐十分感兴趣,也时常组织校园特色美育活动,她表示:“这场集合声光电全方位的高水平演出给予了很多技术和思路启发,这对我们理工科为主的学生是一次十分重要的美育培养机会。”



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硕士生王一博早早就来到现场,沉浸在科学与艺术的交织中思绪飞扬,尤其对《万物生长》乐章印象深刻:“自然和时间都在音律中化作了永恒的篇章,荧屏上飞舞的粒子就好像课题中的‘青山绿水’在缓缓流淌,一个个生命的音符恣意昂扬。”



作为遗传学专业的学生, 国科大现代农业科学学院直博生牛瑞利坦言,感受自然中蓬勃的生命力是专业的日常,用科技的方式与自然的研究相结合是我们的工作,特别感慨。“学校可以组织这样高水准的活动,为我们科研学子,带来这么棒的艺术熏陶机会,能近距离在音乐宇宙中去感悟生态奥义。”


演出现场


近年来

国科大聚焦探索

新形势下科教融合

育人新模式、新思路

全面实施美育浸润

巩固学校美育成果


吸引高端艺术团体进校展演

组织开展

《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师生作品展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书画展

校园戏剧文化节

和丝绸之路服饰艺术展演

等系列美育活动

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发展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转载来源 / 中国科学院大学

责编 / 林晓琪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国科大学生会官方平台。全心全意为UCASers推送校园新鲜资讯,提供线上线下贴心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