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索的征程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始终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践行社会责任的神圣使命。近一年来,电工所精心开展的“晨光行动”和“春分工程”等系列活动,照亮了北京周边外出务工子女集中地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
活动组织
多年来,电工所持续致力于外出务工子弟学校的志愿支教活动。“晨光筑梦﹒电亮未来”系列主题活动由人事教育处与研究生会精心组织策划,活动地点涵盖怀柔山区的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北京市海淀实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学校、大望路中学、蒲公英中学等。
电工所金能强研究员、宁圃奇研究员、熊斌研究员、张波副研究员、董笑岩助理工程师先后到学校开展了电动汽车、直流电与交流电、高速磁悬浮列车等相关主题的科普教育讲座,电工所研究生会则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组织所内学生志愿者共进行了91次学习课业辅导、精心筹划了40场体验式科普小课堂、组织开展了3次课外书籍捐赠。人事教育处则提供全方位活动支持和后勤保障,为活动的顺利进行筑牢坚实根基。
图书捐赠
近一年来,电工所研究生会每半年组织一次图书捐赠活动,活动倡议一经发出,全所师生积极报名、踊跃参与,纷纷从自己藏书里精心挑选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捐赠的书籍种类丰富、内容精彩,涵盖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励志故事等,志愿者们则利用休息时间将图书仔细分类、整齐码放、认真打包。
电工所师生们累计捐赠图书达600余册,这些打包好的书籍被送往外出务工子弟学校,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每一本书都宛如一把珍贵的钥匙,解锁着未知的知识宝库。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次图书捐赠活动,不仅是知识的馈赠,更是希望的播撒。电工所师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彰显了电工所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树立起公益助学的典范,引领更多的力量关注和投身到改善农民工子弟教育环境的事业中来,共同为构建一个充满公平与爱的教育生态而不懈努力。
科普宣讲团
在国科大春分工程负责人吴宝俊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电工研究所首次成立了学生志愿科普宣讲团。电工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唯一的电气工程学科培养单位,在科普工作中主要致力于电气知识和新能源知识的科普,同时志愿者们在授课过程中也注重对于孩子们生活中用电安全的教育以及节能环保知识的普及。
电工所研究生会在每周一下午组织所内师生走进课堂,开展科普讲座。截至目前,已举办34场科普讲座,志愿者们在授课内容与形式上,一是注重内容丰富,多维度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二是注重深入浅出,结合生活中电能小知识激发孩子们兴趣。三是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孩子们基础进行适当引导或拔高。四是注重形式多样,既有孩子们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也有师生一起动手实验体会科学魅力。
为保证科普课堂效果,电工所研究生会在每周组织志愿者报名和试讲,由科普团老师和领队针对授课内容和形式给出专业修改建议,同时为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人事教育处老师通过对学校师生定期回访与跟踪,将春分工程科普宣讲团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喇小宣讲
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简称“喇小”)地处怀柔北部大山深处,是怀柔区第一所寄宿制小学,该校学生大部分为外出务工子弟。12月11日,电工所人事教育处赵老师带领学生志愿者驱车往返320公里,车程近六小时,前往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进行科普宣讲,寒风凛冽和山路崎岖阻挡不了志愿者们的热情,孩子们的笑容犹如冬日的暖阳拂去了志愿者脸上的疲惫。
志愿者们为全校学生送去了196册图书、73套文具以及200套科普材料包。在科普课堂上,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专业而不失生动的科普讲座,同时也进行了求学历程和人生故事的分享,他们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像一束光,照亮山区孩子们的前行之路。
课堂之外,志愿者与孩子们温馨互动,孩子们为志愿者系上了红领巾,送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更是这份温暖情谊的生动见证。
REVIEW
少先队员代表为科普团成员佩戴红领巾
赠送剪纸留作纪念
教师团队分别为一到六年级学生
分别开展科普讲座及实践互动活动
展望未来
“晨光行动”和“春分工程”不仅为孩子们点亮了求知的灯塔,也让参与的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公益的意义和责任。在实践中,同学们提升了自我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践行了中国科学院服务社会大众、提升公民素质的使命。
未来,人事教育处与研究生会将继续组织并支持更多此类公益活动,鼓励更多学子积极参与,为北京郊区和外出务工子弟学校的教育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持续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让更多的梦想得以绽放,更多希望的种子得以播撒。相信在电工研究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晨光行动”和“春分工程”将不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转载来源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人事教育
责编 /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