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合理用药 规范输液——降低静脉输液率

文摘   2024-12-26 17:14   云南  


在医院日常诊疗中,有一些患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怎么没有给我输液?今天的输液怎么这么少?孩子进来这么久了,还不输液?输液治疗可以让孩子好得快一点?”那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大家来一起看一下……






一、什么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是一种将无菌溶液或药物通过静脉直接输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迅速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或治疗性药物,是临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静脉系统的特点,使药物或液体快速分布至全身,达到治疗效果。







二、静脉输液的优缺点

1.优点
静脉输液比口服给药起效快。因为静脉输液省去了肠道消化、吸收的过程,药物直接经血液循环走遍全身,到达病患处,起效很快。特别是抢救病人和面对重症患者时,静脉输液起到了争分夺秒的作用。
此外,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高,基本是100%。通俗来讲就是静脉给药的总量明确,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给药剂量,方便医生随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而且为一些不能经口服给药的病人提供了给药方式。
2.缺点
当然,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缺点。最直接的就是存在创伤性,大家口中常说的“打针疼”。其次,由于是侵入性操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操作,必要时需有人监护,花费一定的人力,且费用也相比口服的要高。
此外,静脉注射还对人体存在一些其他危害,如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反应、空气栓塞、静脉炎、循环负荷过重等。








三、过度输液带来的问题?

1.静脉输液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导致人体内细菌耐药率增高及多药耐药菌产生,且可直接造成患者肝、肾、血液系统等损害,也可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中药注射液的危害,中药注射剂因其制备工艺差异大,成分复杂,很多成分属天然大分子物质,较难溶于水,且中药各成分溶解度不同,较易形成不溶性微粒,阻塞毛细血管引起超敏反应。

3.静脉输液中的交叉感染、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因破坏人体天然屏障,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等不良反应,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更快,更严重,其风险远高于口服、肌内注射等其他给药方式。








四、如何避免“过度输液”

1

输液认识误区

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解,认为输液能“包治百病”,或者输液效果优于口服。实际上,输液并非万能药,其使用需严格遵循适应症。过度输液不仅可能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如感染、过敏反应、静脉炎等。   

2

口服优于输液

在多数情况下,口服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作用温和且安全。相比之下,输液虽然起效快,但也可能伴随更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口服药物。

3

输液风险警示

静脉输液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液体负荷过重导致的心力衰竭、静脉炎及血栓形成等。这些风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关注输液安全,严格掌握输液指征。

4

合理用药指导

合理用药是降低静脉输液率的关键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性质及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可口服给药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液。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

5

自我健康管理

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也是降低静脉输液率的重要途径。患者应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的管理,学习基本的医疗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6

医患沟通重要

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降低静脉输液率的重要保障,医生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顾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患者也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避免盲目要求输液。

总之,降低静脉输液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从认识误区、用药指导、自我健康管理、医患沟通及科普宣传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医疗实践向更加安全、合理的方向发展。






静脉输液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确需静脉输液情况下选择静脉输液,不能盲目选择静脉输液。滥用静脉输液,一则是多花钱,二则会使你的健康受到伤害。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避免过度输液危害的发生,请记住“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用药原则。合理使用静脉输液需要全社会积极倡导和普及,是保障医疗安全和大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请谨记

能不用药就不用

能少用就不多用

能口服不肌注

能肌注不输液




供稿 |弥渡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  医疗质控中心

编辑 | 聂  珊

审核 | 张晓萍   张婷婷

终审 | 张  燕

签发 | 王  海   石   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