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习近平
徜徉古今,浩史卷卷,总有阵阵廉洁清泉让人刻骨铭心。如何正确运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如同包拯凛然正气、海瑞铁骨铮铮、司马光忠精粹德,虽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闪烁在清澈的历史长河。
刚正不阿 廉洁自律
裴应章(1536—1609),字元暗,号淡泉,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出生于清流;隆庆二年(1568)登戊辰科罗万化榜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裴应章所处的时代是明朝中后期。此时,大明朝局势风雨飘摇,急需变革。隆庆六年(1572),35岁的裴应章应首辅张居正举荐,被提任为“吏科给事中”,参与了万历新政改革,主要负责对内阁政令提出意见,对官员提出弹劾。由张居正提议制定的每三年一次派大臣巡察边疆制度,在实施中存在诸多弊端,巡边官员借机敛财,戍边将士苦不堪言。虽然自己迁兵科给事中曾得到首辅张居正的帮助,但裴应章仍然直言不讳。在一次例行对军政的随从卫队进行考核时,有庸碌无为者以祝寿为名试图向应章行贿,以图保住官职,遭他严厉斥责。他直谏朝廷,大臣行边之制“麋费当罢”,其奏对兴革诸事切合时宜,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表彰他“志行纯恪,才识敏明”。于是军风国纪大振,边疆防务得到加强。
铁面无私 公正廉明
裴应章任太仆寺少卿,负责官马管理,位高权重的大太监冯保,向他提出取官马三千匹为私人调用。裴应章不惧权贵,不徇私情,坚持认为太监宦官不应干扰武将执行政务,阻之不给。据理奏请皇上,降旨勿与。同僚无不佩服应章的胆略和才干。
万历十五年(1587),湖北郧阳巡抚李材驱使士兵为自己搜刮钱财,贪污腐化,压榨人民,危害朝廷。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参将米万春反对他的做法,发动兵谏。由于郧阳是川陕鄂交界的一块荒凉之地,流民多、恶事多,这次兵谏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兵谏变成了“兵变作乱”。朝廷中许多官员怕摊上这事,都找借口推脱不去。裴应章即深入民间,明查暗访,收集边境将帅贪赃枉法的罪恶,写成奏章,条呈六项,上达君听。皇上采纳应章意见后,立即罢免那些违法乱纪的将帅。
孝廉精神 扬善正风
有一回裴应章回家探亲,母亲忽然生病,他亲自熬煎药物,衣不解带,日夜伺候在母亲病榻前,“躬视药物,含裣无憾”。
裴应章不仅孝顺父母,还非常尊师重教,即使入仕后,也始终牢记恩师的教诲,不论在哪里当官,都会写信问候恩师;回家省亲,也必定先登门拜访。
古稀之年,裴应章告老还乡。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吏部尚书,仍关心民瘼,经常把乡亲应兴应革的意见提供给地方官办理,对本县及邻县人民,更常怀济困恤贫之心。
裴应章病逝后,皇帝为纪念他,辍朝一日,以示哀悼,追赠他为“太子少保”,加封谥号“恭靖”,为他立“天官冢宰”坊,“奕世尚书”坊。
时光流淌,孝廉长存。如今,清流人民用多种方式将裴应章的孝廉精神传承了下来。在该县的城区广场,人们重修了“奕世尚书”坊。古朴的牌坊成为清流的一处标志性建筑,塑造着清流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性格,寄托着人们对先贤清廉典范的追思,教导人们传承和弘扬清风正气。
【完】
注:信息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供稿 | 许静蕾
编辑 | 融媒体中心 张子琳
审核 | 党建部 吴学生
终审 | 党建部 贺金徽/纪委办 汪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