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最近,我和一位老朋友聊起了教育问题,话题很自然地转向了大学与专业的选择。
他提到了自己在河南老家的母校——河南大学。
我不禁感叹,曾经风光无限、与清华北大齐名的河南大学,如今却少有人提及。
这让我想起,它曾经的辉煌历史和如今的落寞现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问题?
1
曾经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辉煌的起点
河南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2年。
当时,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开封成立,这是国内培养海外留学生的三大基地之一,其他两所分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天的清华大学前身)和上海南洋公学(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可以说,河南大学的起点并不比清华、交大逊色。
1923年,中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前身)成立,1927年更名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这所学校曾与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并列为全国五大中山大学,其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今天提起这些学校,清华、北大、武大、浙大都是国内外知名的顶尖高校,唯有河南大学的名字似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什么一所曾经与清华北大齐名的大学,会变得如此低调和落寞呢?
2
战乱与拆分,辉煌走向分崩离析
河南大学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动荡密切相关。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辗转于河南、陕西之间,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几乎停滞。
尤其是日军对中国大学的轰炸,使得这所学校在战乱中元气大伤。
更为重要的是,1948年中原大学的建立,直接分走了河南大学的部分师资和学科。
中原大学后来又迁往武汉,成为今天的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
这次分裂,几乎将河南大学的精华部分全部带走。
紧接着,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更是对河南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拆分。
其农学院、医学院等优质学科被拆出,分别独立为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部等。
可以说,河南大学在建校后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拆分与改组,导致其综合实力大幅下降。
而与之相比,同样经历战乱和院系调整的清华、北大等高校,依然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迅速恢复了元气,甚至更上一层楼。
3
地域因素与资源倾斜,失去了竞争优势
除了历史的原因,河南大学的落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地域资源的倾斜。
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开封作为八朝古都,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这对河南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省会迁移意味着资源的重新分配。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新中心,逐渐成为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的核心。
高校资源也开始向郑州倾斜。郑州大学在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渐成为省内“第一高校”,而河南大学则逐渐被边缘化。
没有了省会城市带来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河南大学的“掉队”似乎成为了必然结果。
4
高教洼地,人才流失严重
河南作为全国的“高考大省”,每年有超过百万的考生参加高考,2024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36万。
河南的高等教育资源却极为有限,全省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985高校更是没有。
这使得大量的河南学子不得不选择出省求学。
每年,河南省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涌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名校,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导致河南的人才外流问题十分严重。
河南大学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远不足以留住这些优秀的学子。当地人才流失,进一步削弱了河南大学的发展动力。
反观省内的郑州大学,凭借着211工程的光环和省会的优势,逐渐拉开了与河南大学的距离。
5
结语:曾经的荣耀,未来的希望
河南大学的历史,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它曾经辉煌,后来落寞,但它始终没有放弃。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今天,河南大学的处境也反映了我国高考大省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困境。
河南大学的未来,或许不一定能重回昔日的巅峰,但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它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机遇中迎来新的发展。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河大依然承载着无数河南学子的梦想与希望。
也许有一天,河南大学能够再次站在中国大学的前列,与清华、北大等名校比肩,共同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别忘了点分享、收藏、在看、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