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家具思•享会(第32期)
(2023年12月27日晚20:00-22:30)
议题
办公家具独立设计师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主办
《办公家具》杂志
策划/主持
子 昊 (《办公家具》杂志/执行主编 )
特邀主持
李雪莲(博士/副教授/杭州市家具商会秘书长/浙江理工大学家具设计中心主任)
时间
2023年12月27日 20:00-22:30
地点
腾讯会议直播间+“办公家具号外”视频号
策划 / 主持
子 昊(《办公家具》杂志/执行主编)
特邀主持
特邀设计师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名首字拼音字母排序)
▲从左到右:
敖 链(佛山市米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设计总监)
陈德胜 [艾设家居设计 ( 上海 ) 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从左到右:
李旺甡(Mind Design Studio 设计合伙人/设计总监)
王冰雯(杭州之行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设计总监)
王宏斌(杭州白果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创意总监)
杨光明 [佛山市澳科(OK Design)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创办人/产品策划师/设计总监]
特邀品牌方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名首字拼音字母排序)
▲从左到右:
陈 燕(杭州荣正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业富(浙江冠臣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田晓东(美勒森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部经理)
童慧琴(苏州汉臣家具有限公司 /负责人)
随着 Z 世代成为办公室的主角,办公家具原创设计越来越受品牌企业重视,行业也涌现出一大批独立设计师。他们身份独立,不隶属于某个厂家或平台;他们的设计思路独立,不受束缚,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们正以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设计力量,成为推动办公家具行业高品质发展的动力。
现状:独立设计师的价值未能发挥和释放
破局:与品牌方深度绑定合作
独立设计师在起步阶段,由于创立时间短、业务规模小等原因,大多会受到资金、资源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有时候只能通过短平快的项目赚钱维持生存。而比较成熟的设计师,市场反应良好的设计作品也极易被抄袭者,不得不面对维权难题。作为独立自主的设计个体,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困局,以及如何实现自身的创新、突破与发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Mind Design Studio 设计合伙人、设计总监李旺甡表示,作为第三方独立设计师,盲从甲方需求并不可取。商业设计的原则第一是让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市场价值。第二是能够提升甲方的品牌价值、为品牌赋能。第三是不赚信息差的钱、不拿来主义,同时正确理解原创设计,通过设计思维和方法来创作和寻找可能性,形成最优解方案。
事实上,甲方在选择第三方设计合作前,都会先判断设计师或工作室过往的经验、能力、设计风格等是否胜任和契合该项目。甲方选择某个设计师,大多是基于信任,这是合作的基础。品牌的根基是产品力,产品设计的加持对品牌的意义就是打造稳固的地基和建造高楼,助力企业发展。企业的掌舵人大多明白,同质化的产品只能在红海里打价格战,低价策略导致的利润空间下降,难以维持最基本的品牌力和守住产品品质底线,形成恶性循环,无法长久经营。再说把价格做得比自己更低的厂家永远存在。
办公家具行业的一个困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内部的设计开发团队也需兼顾许多非创意类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重要但却极大影响了团队在产品创新的投入力度。外部的独立设计工作室凭借丰富的行业和设计经验,能更聚焦和精准地为甲方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提高品牌竞争力。
杭州因未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张威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企业的产品设计师转型的经历。他表示之所以转型成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的混合型独立设计师,是因为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在他看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先决条件,产品设计则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考虑其与室内环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才能确保最终的设计成果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他表示自己很喜欢集建筑、室内、产品设计于一身的项目,这既是理想,也是情怀。目前国内定位于工业设计或者说是家具设计的企业并不多,规模也不大。但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上市公司却很多,未来的前景更大,受众群体也更多更广,这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佛山市米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敖链说,目前行业内设计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的设计师,负责设计和产品的落地;另一类是企业外部的独立设计师,他们属于“放养型”,负责创意和创新,为甲方赋能。
独立设计师要将单一思维模式转变为多重思维模式,需要考虑和关注的事情比企业内部的设计师更多、更复杂。不仅要做一些短平快的落地项目保证生存,还要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和项目,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在和品牌方合作时,不仅要提供有创意的设计,还要参与到整个产品链路上赋能各环节。
行业内卷,同质化竞争是独立设计师遇到的主要问题,敖链认为摆脱这些的关键在于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于是他联合了一些品牌方、供应方,包括模具、网布、脚轮等企业,打造了“米朗设计家具产业联盟”,不仅在产品方面下功夫,还通过整合上下游的优质供应链,将不同行业的公司联合起来,各自出方案,提要求,分工协作,互相赋能,抱团竞争。面对市场的压力,他认为必须坚持原创设计和差异化经营。目前,在儿童座椅、电竞椅、学校家具、行政办公椅设计等细分市场上,米朗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敖链表示,他将延续这些设计优势并拓展新的品类,跟企业深度绑定,在提供优质设计的同时,还在品牌包装、营销推广、销售渠道等环节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佛山市澳科(OK Design)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产品策划师、设计总监杨光明从三个方面谈了作为独立设计师的看法。
第一,市场、企业和产品即为生存和发展的商业行为,每个企业的发展定位有所不同。所以设计师需要的是提供一种量身定制服务,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客户群体、现有制造体系去做设计落地并赋能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疫情这几年,办公系统家具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转向通用化、投标工程项目 2B 的产品,大部分依靠定制为主,在产品美感和创新上相比 2C 端产品,开发投入相对滞后,设计师的创新作用在减弱。
第二,在生存和持续性方面,独立设计师除了联合外部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在内部也要加强自己团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也要打造独特的设计 IP,把设计作为自己赋能的一个价值点,做好与市场、客户的循环,转向更适合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第三,在设计师发展模式方面,他认为,独立设计师的盈利合作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单项目合作收费,设计产品之后不参与后面的优化、迭代、升级、销售等环节;这种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收入微薄,周期长成本高。第二种是“设计费 + 产品销售”提成,既要设计产品也要参与销售,获得产品销售提成,合作时间越长,收益就越好。第三种是联合设计师打造设计师品牌,与合作企业全方位深度合作,互相赋能。他表示,未来独立设计师的可持续性所发展会有更多的盈利模式,需要大家一起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美勒森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田晓东说,中国的独立设计师其实很辛苦。一是起步比较晚,二是群体比较小,虽说近年数量不断增加,但和国外相比,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比较低。同时,不管是国内品牌方还是消费者,对原创设计的认可度远没国外那么高,特别是商用家具领域。
办公家具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产品品类比较多,目标消费者非常宽泛,属于 B 端群体。最重要的是,采购者和使用者是两个不同的群体。采购者通常是企业的行政或采购部门,他们负责选择和购买办公家具,使用者则是企业的员工。采购者大多从预算出发,更关注性价比,而使用者更注重产品的舒适性、易用性和体验感。这两个重要群体对原创设计或设计理念相对没那么看重,这是市场带来的局限性。
中国现在仍是买方市场,品牌方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做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市场有什么需求,工厂就生产什么产品。因此,从理性的角度看,越来越专业的品牌方不太愿意只听产品设计理念、创新思维,而是更关注工艺细节或者某一个功能点的创新。独立设计师一定要顺应市场趋势,将关注点更多转到功能创新或人体工学。与其过多追求产品的整体创新,不如聚焦到某一个功能点或是一些人性化的细节上。如果能通过某个创新点来撬动市场,品牌方自然会找上门要求合作。
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杭州荣正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燕认为,外部设计团队对企业基因的了解是有限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跟设计师合作时,前期设计阶段即便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发挥,但是后期的落地阶段,因为设计师对品牌方的生产能力、销售团队、市场战略等不够了解,双方还是会有分歧和矛盾。
与很多面对 C 端的行业不同,办公家具行业的品牌力没那么强,非常需要好的设计去助力。因此,独立设计师给予企业的,不应该只是产品方面的帮助,还要在诸如办公模式的变化、空间搭配等多维度、多层面提供价值。就产品而言,设计师要就产品开发做很多考量,从为什么开发到产品面向什么样的市场、服务于什么样的终端客户……这些都要跟品牌方共同探讨,才能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目前国内有一些设计团队,既做椅子设计,又做系统家具设计,没有垂直的或者非常专业和聚焦的板块,因此对市场或用户痛点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反而是企业内部培养的设计师,虽然创新力没那么强,但他们会基于对自身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对客户群体的了解,迭代设计效果做得更好。
企业之所以要找外部设计团队合作,其实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创新能力开拓新市场和新客群,共同挖掘市场需求。
苏州汉臣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童慧琴强调,产品是连接工厂、设计师、经销商、用户的最重要媒介。目前国内独立设计师的发展不是很成熟,面临两个重要问题。其一,设计师在整个家具的链路尚未完全打通,各大品牌并没有一到两款被终端消费者认知认可的产品;其二,市场环境不是很友好,对原创设计的保护不够,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创新。同时创新的成本比较高,需要投入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好产品推到市场后,有可能很快就被同业复制了。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企业愿意去创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知道创新有助于提高竞争力、驱动业务增长、保持与时俱进。这对有理想的企业至关重要,是他们成功的重要途径。
设计师应该思考,是否给企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没有真正通过产品把设计的价值给到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产品设计出来后把链路打通。也就是说企业要有生产技术的配合,要有市场营销工具的配套,销售要把产品的价值传给经销商,再通过经销商把产品价值传给客户……而不是简单地把产品推到市场一卖了之。只有把链路打通,并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或者迭代产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这样的设计逻辑和思路,才是企业想要的,设计师的价值因此才能体现出来。
广东国景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战略部经理张灿华表示,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设计研发团队,之所以还要跟国外或者国内的独立设计师合作,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独立设计师跟供应链以及很多同行合作,会带来新的市场信息和新的设计理念。其二,独立设计师的外部视角和专业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考方式和创意,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
她说,目前品牌方与独立设计师合作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任感。办公家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业产品,设计师和品牌方合作,双方都投入了自己的资源,核心点都是希望设计的产品落地,得到好的市场反馈。在以前的合作中,可能会更注重外观,忽略了技术能力提升,包括工厂工艺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对品牌方还是设计师,都是一个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彼此缺乏信任,合作项目很难落地。
二是双方合作的盈利模式。在办公家具行业严重内卷的当下,需要企业不断迭代产品,包括产品包装、营销推广、场景应用等,都需要不断地去做优化和调整。这种优化不是指必须每年推出新产品,而是根据市场客户画像的改变进行产品优化。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双方都认可的合作模式,彼此的合作大概率会变成短平快的单一项目,最终导致产品迭代落后,被市场淘汰。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双方在加强信任的基础上,共同探讨一个创新的合作模式,这样才能共赢。这不是简单靠一张图纸就能实现的。这种能力的整体提升,
浙江冠臣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业富认为,在与品牌方合作时,独立设计师更多的是关注单系列产品或是单件产品的设计。产品研发出来可能双方都满意,但产品的系统性不强,跟企业的品牌调性或是在整个产品家族的融合上会有偏差。单从一个系列上看没什么问题,但在做项目时,当品牌方为客户提供整体空间解决方案时,就会发现这些产品跟项目匹配不上,从而导致品牌方及其客户对整体效果不满意。
另外,在保持产品持久生命力上,企业跟独立设计师合作也存在一些局限。现在办公家具市场需求变化快,同行跟进快,导致产品更新迭代变快,而独立设计师因为没有参与到产品营销环节,对产品推到市场后存在的问题,或者客户对这个产品的其他需要等后续问题,很难获得直接的反馈。此外在合作模式上,因双方大多是单一的项目合作,产品上市即意味着合作结束,但现在很多产品需要迭代或升级,以上原因导致设计师再次介入的动力不足,除非企业跟设计师就这个产品迭代或升级重新立项。
但新的立项项目一般会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后端落地等方面,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可能与当初产品的设计思路或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产品的迭代设计或优化获得市场认可则皆大欢喜,反之则会影响企业对设计师的信心,影响后续其他项目的合作。因此罗业富认为,品牌方和独立设计师要想彼此满意,合作愉快,应尽量避免短平快的单一产品设计或单一系列产品设计的合作,将“完成一个项目付一次设计费”的传统合作模式,转变为捆绑式合作,即把设计师的收益跟产品销售捆绑在一起,按销售数量拿提成……只有把产品当成双方的孩子,彼此才会有动力全身心投入,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设计在产业链中处于源头地位,它对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和价值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独立设计师是设计的主角,他们在产业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驱动创新、提升品牌形象、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市场变革以及进行跨界合作、交流等方面。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实践,将为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图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编辑部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