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融媒体中心11月14日讯(记者:肖渌璋 黄全魁 胡冬艳)山岭薄地栽红薯,霜降之后红薯香。时下,正是红薯采收时节,在杳湖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处志冲村皇帝岭大坪山上,山脉绵延一片,将祁东与邵东连接,站在大坪山上眺望,一片片红薯地绿意葱茏。
11日,记者在大坪山看到,今年71岁的志冲村村民李新民正挥动手中的锄头挖着红薯,额头上挂着大滴的汗珠,锄头在空中画上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李新民个头不高,身材瘦削,眼睛有神,疲惫的脸上尽显红薯丰收的喜悦。
志冲村皇帝岭大坪山位于祁东、邵东两县交界之处,土质肥沃疏松,土壤通气性好,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温光水基本同季,有种植红薯的历史传统和绝佳条件,种出来的红薯色泽鲜、品质好、产量高。
李新民正躬身将地里的红薯翻出来,抖落掉泥土,放在一旁,成堆的红薯个头并不大,外皮颜色和红土壤相近,色泽鲜亮,薯形规整,出淀粉率高。“我今年种了5亩地的红薯,这边山坡平整一点的山地种的都是红薯,高山上太阳充足,产出淀粉多。”他笑着说。
将挖出来的红薯运到山下是个大难题,虽然只有一公里的距离,但山路陡峭,运输起来困难。于是,李新民自制了两台“车”,一台无轮竹扁,一台有一个轮子的拖车。他将挖出来的红薯用蛇皮编织袋装好绑好,在陡峭的山路将蛇皮编织袋搬到竹扁上,用一根麻绳拖着运输到平坦的路段,然后换上准备好的有轮子的拖车,到陡峭的山路段再换上竹扁拉运。“我们这里山地多,能种的地都在山上,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李新民说,“每天早上7点就上山开始挖,上午运四趟,下午运四趟,一趟运80公斤,一天挖红薯1200斤左右。”
在李新民家中,过滤晒干的红薯淀粉被一袋一袋包装好,“今年能打出两千斤的红薯淀粉,现在赶着这个晴好天气,把红薯都挖出来打成淀粉。”他笑容满面地说。
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高山盛产红薯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加工制作红薯干、红薯粉,提升红薯产品附加值,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志冲村党总支书记曾鹏杰说:“红薯种植业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目前全村种植红薯六百余亩,今年收成比较好,每亩可产900斤,村里鼓励老百姓进行红薯深加工,红薯干、红薯饼、红薯粉丝,每户可额外增加一千多元,村民们的钱袋子更鼓了。”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转载请标明来源:祁东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标明来源:祁东融媒体中心】
一审:周云凤 ◆二审:王贵阳 ◆三审:胡春雷 ◆总编:陆峰 ◆投稿邮箱qdxw888@163.com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