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看天音丨《津云调查》栏目聚焦天津音乐学院“产教研学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术   2024-11-18 20:18   天津  

日前,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津云调查》栏目《奋进的爱国力量》为题,对天津音乐学院“产教研学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题报道。一起来看看!








天音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天津,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摇篮。1949年,由国立音乐院、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工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在天津组建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缪天瑞毅然从台湾出发,一叶扁舟险渡海峡,在海上颠簸了四天四夜后,成功抵达家乡,后北上天津,参与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与建设,开始了长达35年的高等音乐教育生涯。

天津音乐学院,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艺术院校。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群怀揣着共同理想的音乐家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津,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共同谱写新中国音乐事业的辉煌篇章。1952年,著名声乐教育家吕水深从日本留学回国,来到天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并成为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声乐系主任。

胸怀对新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吕水深在天津音乐学院一呆就是一辈子,培养出一批批音乐人才。他的女儿吕晓亮,如今,也成为天津音乐学院的一名钢琴教师。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吕晓亮教授说,“‘出国潮’很盛的时候,周围的年轻同事和学生们,很多都出国了。我父亲说,无论你去哪个国家去留学,学完之后学到本领,一定得回来!”

爱国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基因,也是天津音乐学院永恒的创作主题。在天津音乐学院,现在还留存着一份珍贵的手稿,充满着时代的力量 ——这就是施光南先生创作的《祝酒歌》手稿。作为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生“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与新中国一同成长。昂扬豪迈、催人奋进的《祝酒歌》,生机勃发、激情飞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施光南用他的作品唱响了时代的强音,深深打动了亿万人民的心,传递了天音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产教研学演”一体化模式助力艺术人才培养




2023年,天津音乐学院响应天津市“新艺科”改革的号召,着手新一轮院系改革,将原有的15个教学单位调整为10个教学单位,整合声乐、器乐、舞蹈、戏剧表演、舞美设计等多个教学和实践团队,排练民族歌剧《同心结》《二泉》《岳飞》等剧目,集合了学校青年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话剧团等300余人的师生班底,每年根据剧目排演和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吸纳新鲜力量加入相应团队,为传承创新优秀剧目、培养卓越艺术人才搭建了平台。

天津音乐学院歌剧学院副院长王泽南说,“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乐队、合唱、演员、主演,全部都是由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在排演的过程中,老师已经把课堂搬到了舞台上。”

如今,音乐与历史交织成最美的旋律新一代的音乐人才也正在茁壮成长。天音人用自己的作品,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把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师生参与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录制,参演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国家级演出,在学术研究、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等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表示,《同心结》《二泉》不单单是一部优秀的剧目,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中国的专业音乐学院首先要培养学生立大志,爱国爱党。我们必须要把这些优秀的作品传承好,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说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表达。我们要通过“产教研学演”一体化培养,完成对学生们人格的塑造、灵魂的洗礼,培养有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艺术工作者。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审校:张立杰  郑陶  李彤

天津音乐学院
追求完美,创造卓越。这里是天津音乐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