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精品课大讲堂之“创”对话“演”第四期刘庆华教授访谈成功举办

学术   2024-11-18 20:18   天津  

    日前,天音精品课大讲堂系列之“创”对话“演”第四期活动在我校北校区录音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天津音乐学院歌剧学院副院长刘庆华教授,与作曲指挥系主任张海峰教授围绕声乐表演、教学及创作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

峰教授首先请刘庆华教授分享其学习声乐的历程。刘庆华教授表示,自幼受兄长影响,他踏上了声乐学习之路,继而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后顺利进入天津音乐学院深造,并留校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生涯中,刘庆华教授并未停止学习的步伐,他受天津音乐学院委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留学一年,其后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下,再次赴俄罗斯学习六年,学成后返回天津音乐学院继续教学工作。



提及留学经历,刘庆华教授谈到,他十分珍视学习时光,勤奋地穿梭于教室、图书馆、音乐厅之间,不仅深入学习专业课程,还旁听其他课程,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强调,俄罗斯声乐中民歌种类繁多,唱法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学习一个民族的声乐时,必须深入其文化、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深刻理解声乐作品中细腻的情感。正是通过这种细致的学习方法,刘庆华教授深刻感受到了俄罗斯声乐与本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在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时,张海峰教授与刘庆华教授共同探讨了好老师的标准。刘庆华教授为,师德是首要条件,好老师要对学生负有责任。他强调,立艺先立德,教师应先教育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的人,再严格要求学生在专业上的精进。

随后,张海峰教授邀请刘庆华教授的学生们分享跟随老师学习的心得。学生们表示,刘庆华教授在做人和做学问方面,总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给予帮助,使他们始终对生活和艺术保持热爱与自信,这对他们的成长及未来职业生涯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同时,学生们还分享了参与学校民族歌剧《同心结》《二泉》排演的经历和在专业方面的成长收获。

随后,两位教授谈到中国歌剧,刘庆华教授指出,中国旋律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国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在音乐创作上极具特色,巧妙融合了中国多个地方的民间曲调,这些曲调犹如华夏大地上的璀璨明珠,经过作曲家的精心编排与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音乐风格,能够感人肺腑地呈现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悲壮场景和英雄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张海峰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并补充说,要精彩地呈现中国作品并非易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这些民族音乐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库,风格多样、丰富多彩。从悠扬婉转的少数民族情歌,到豪迈奔放的草原牧歌,再到古朴神秘的祭祀音乐,每一种风格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情感。作曲家们若要全面而深入地把握这些民族音乐的风格,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张海峰教授进一步强调,学习西方的理论技术可以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绝不能忽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根基。作曲家们需要将西方的理论技术与中国音乐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创作出既具有现代感又充满中国韵味的旋律,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中国作品。



随后,刘庆华教授的学生们演绎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声乐作品,其中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央歌剧院的王凯同学演唱了作曲家陆华柏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勇士骨》,2022级研究生孙金红同学演唱了由我系教师张瑞副教授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声乐作品风格的多样性,激励了年轻演唱者在提升演唱技术的同时,勇于探索、持续学习,以多元化的视角和表现方法去把握不同声乐作品的特性,进而提升演唱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最后,刘庆华教授强调,好的原创声乐作品是要作曲家和歌唱家的心在一起,从心出发,作曲家应该培养歌唱家,通过音乐作品来传授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作为歌唱家要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背景,以及如何通过二度创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期待未来两个院系有更多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访谈结束时,张海峰教授向刘庆华教授赠送了《新时代军乐之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典礼阅兵曲》专辑唱片。
活动结束后,许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两位教授的对话不仅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为未来师生声乐作品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作曲指挥系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





来源:作曲指挥系

辑:王赵慧  徐莉莉

审校:张立杰  刘彬  李彤

天津音乐学院
追求完美,创造卓越。这里是天津音乐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