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打造西南亮丽的炼化名片!

企业   2024-10-30 10:15   四川  






深秋的巴蜀大地,城际路网车流如织,生产建设如火如荼。

9月末,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的四川石化公司,一列列货车鱼贯而出,一排排管廊延伸至天际线,每天都有数万吨炼化产品从这里发运出厂。

四川石化的发展壮大,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炼化产业的空白,还逐步穿珠成链、集链成群,辐射带动能源化工产业跻身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四川石化迎来了奋进高质量发展的第10年。这座成长于龙门山下、小石河畔的炼化企业已蹚出一条独具特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肩负“新使命”

在西南腹地书写时代担当

四川石化厂区一瞥。杨尚陶 摄

10年前,每逢“金九银十”,一个“供给难题”便时常困扰着西南。

“当时,川渝地区成品油资源主要依靠兰成渝管道和铁路发运,需求高峰时段油品供应不及时,集中到站后又时常出现积压,突发状况频出。”西北销售川渝分公司副经理李辉回忆道。

放眼西南地区,石化产业布局的空白为市场带来了一个个“需求缺口”——汽柴油本地化供应程度有待提升,化工原材料大量依靠外地供应,航空煤油资源紧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呼唤属于自己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

10年后,新命题等待着新的“答案”。成渝双城正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奋勇前进,四川石化又将如何承载时代重任,书写石油答卷?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腾飞、优化国家能源布局重任在肩……新形势、新要求带来经济和产业底层格局的深刻演变,但“坚持市场导向,贴近高效市场,产出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炼化产品”是四川石化不变的准则。

在重庆涪陵,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青山环抱,智能化车间机器轰鸣,巨大装置源源不断地“吃”进纯苯等核心原材料,创造了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等4个“世界第一”,为补全和延伸聚氨酯和聚酰胺等产业链夯实基础。“四川石化凭借稳定的产品供应与优质的服务,始终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华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徐文武说。

“我们坚持立足产业发展所需,持续扩大技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开展质量攻关,提高纯苯产品的产量,提升其品质,为区域化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固支撑。”四川石化计划经营部经理刘雨旻表示。作为区域内唯一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四川石化将持续有效缓解川渝地区成品油和化工产品供需的突出矛盾,让川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增长极”的能源动力更加强劲。

——乘势“向外”,联动东西。

“川渝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会点,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四川石化规划和科技信息部经理田亮说。四川石化充分依托川渝市场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强产业链协作和区际互动合作,让四川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提升“黄金水道”含“金”量——今年5月,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沿江而下的货轮抵达上海海滨油库码头,标志着四川石化保税船燃产品“产—运—销”出口全流程顺利打通。“公司保税船燃产品的顺利出厂,有效发挥了炼化产能优势和沿海市场优势,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国石油产业布局具有特殊意义。”刘雨旻说。

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四川石化航煤产品助力成渝“空中走廊”畅达全球,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通道越走越宽。

“四川石化在四川地区航煤保供中处于主导地位,四川石化稳定的产能、可靠的质量是我们应对挑战的最大底气,四川石化是我们最信任的战略伙伴。”中国航油西南公司运营部经理程科说。当前,四川石化在四川省航煤市场占据60%以上的份额,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供强劲的“能源引擎”。


注入“新动能”

科技为翼扬起“第二曲线”

四川石化橡胶产品库房包装线。单忠健 摄

如今的西南,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向东看,这里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已然是新兴产业孕育的前沿。

在彭州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最新投用的氢能公交车成为新晋网红。乘客李女士体验后赞不绝口:“氢能公交车噪声小,还是零排放,真的安逸(四川方言:安闲舒适)!”

这款公交车所用的氢能源自一河之隔的四川石化。

随着全国氢能公交线路不断增加,氢能重卡在物流干线驰骋往返,各地加氢站陆续投用……万亿级清洁能源市场画卷正徐徐铺开。

作为中国石油为数不多的可生产燃料电池氢产品的炼化企业,四川石化牢牢把握“成渝氢走廊”建设契机,积极布局氢能赛道,打造氢能规模化协同发展示范工程。如今,公司已成为四川省内最大的氢能供应基地。今年1至8月,燃料电池氢产品出厂量同比增加近40%。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布局,炼化企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纷纷拿出硬举措。“必须加快高端、绿色、智能化发展,奋力迈向炼化产业中高端。”四川石化迅速达成全员共识,主动谋“新”提“质”,加速上扬成长“第二曲线”。

10月19日,四川石化顺丁橡胶装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经过充分小试论证和生产准备,公司首批采用国产钕系催化剂的NdBR40稀土顺丁橡胶产品成功产出。四川石化化工三部副经理许广华介绍,稀土顺丁橡胶可充分满足高性能轮胎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过测试,四川石化的稀土顺丁橡胶拉伸强度、耐屈挠等性能与进口材料相当,符合欧盟绿色橡胶验收标准。”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田欢这样评价。

“‘基础+高端+差异’的产品结构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四川石化规划和科技信息部副经理张庆说。当前,四川石化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材料提速工程,今年部署了“10+1”开发任务,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的模式,不断壮大产品矩阵。今年年初以来,公司相继成功完成了均聚、无规、抗冲聚丙烯和线性低密度滚塑料等新产品的生产。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如雨后春笋般更迭换代,产业生态的“抢位战”日趋白热化。

如何应对新形势,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题眼在“新”、落脚在“质”。用科技创新之“智”提升发展之“质”,正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所在、路径所在。

走进四川石化自备电站220千伏总降压变电所GIS室,2台A200型室内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导轨上不停往返,通过红外测温、表针识别等功能,分毫不差记录着3537个检测点的实时数据。

机器巡检替代率超70%,任务闭环率达100%……自今年投用以来,机器人迅速成为“熟练工”。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们连连打趣:“这么靠谱的‘新同事’,一定要多来几台。”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生产理念的颠覆性重构,四川石化精益管理的图景逐渐明晰。

在生产运行部,运行管理岗高级主管王龙龙打开SYPRO模拟软件,输入当天的乙烯原料数据,通过几次拟合,计算出裂解反应温度的最优参考值。“通过模拟指导优化乙烯裂解反应温度,可以有效提升乙烯收率,提高经济效益。”王龙龙说。

一连串数据足以彰显四川石化经营效率的“跃迁”——实现全厂在线监控与预警提醒,相同信息处理时间大幅缩短至原来的1/6;供应链实现精准化管理,原料入厂效率提升30%以上;借助计划优化与流程模拟方式,公司每年可实现约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四川石化的工作重心切换至对生产经营模式的深度优化。当前,四川石化正大力实施信息化补强工程,建设“7+2+1”数字化平台,构建包含智能巡检在内的12个业务场景,为企业实现数智化发展蓄势赋能。


带动“新生态”

一子落定盘活产业集群

四川石化“花园式工厂”俯瞰。杨尚陶 摄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雒阳。牡丹是花中之王,近年来,以牡丹为城市名片的四川省彭州市,逐渐活跃在大众面前。

在7月31日发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中,彭州市排名再进1位,从去年的第92名上升至第91名。

在竞争激烈的百强榜单中,彭州市能再进一步,最大底气来源于其拥有的现代化产业。数据进一步显示,彭州市的工业体量稳居成都郊区新城第一,在成都区(市)县中位列第四,这无疑为彭州这座城市打上成色更足的工业化标签。

在众多标签中,占据彭州市2023年GDP近1/6的四川石化格外耀眼。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四川石化每年可生产各类油品约500万吨、化工基础材料300万吨,每年为成渝地区供应超350万吨的高品质汽柴油,满足四川省16个机场超60%的航空煤油需求,有力保障了西南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

以重大项目“一子落”,推动全域跨越式发展“全盘活”。

“我们正以四川石化为‘链主’,积极培育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在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内部企业协调会上,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温学才的发言引得在场嘉宾频频点头。

围绕四川石化这一“链主”,彭州市全面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实现基础化工产品就地供应、隔墙转化,带动22家生产型企业入驻园区,产业范围涵盖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氢能,拉动下游产业投资超180亿元。自此,“一超多强”的产业格局应运而生。“在四川省23家工业园区中,我们园区的亩均产值税收位居第一。”温学才自豪地说。

众所周知,西南地区是锂电池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已形成从锂矿开采到动力电池研发的完整产业链。而在这一产业链条中,为最下游新能源电池企业供应主要生产原料——负极包覆材料的成都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化工园区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短短3年间,这家企业产值就足足翻了三番,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占有率跃升至西南地区第一位、全国第二位。“目前,新能源电池负极行业竞争激烈,必须靠高加工负荷来降低吨产品成本,而四川石化稳定供应的焦油原料正是昱泰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成都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表示。

作为“链主”,四川石化的龙头效应不仅限于原材料的供给,也在于其被逐渐放大的社会属性。

“2019年,我们公司的蒸汽锅炉出现故障,维修需要3个月时间,这会给生产运行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上报园区管委会后,四川石化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不到10天,就专门铺设了一条蒸汽管线并通气运行,大大减少了停产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四川奥克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柳坦言,“四川石化利用自身公用工程管网建设完善的优势,造福园区入驻企业,为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川石化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招聘的维修、技术类服务外包员工中有74%以上来自彭州本地,大大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温学才补充道。

如今,四川石化投产已满10年。10年间,这家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一张亮丽的炼化名片。面向未来,作为园区龙头企业,四川石化将继续发挥好带动引领作用,为四川省及西南地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撑与原材料保障,为中国石油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作出四川贡献。

本文原载于2024年10月29日《中国石油报》02版,原标题为《“炼”就西南增长极》

记者:高屾 许琳迪 杨尚陶(杨黎峰、刘宏玉、关健、舒巍、李洋、谷奇钊、阳卓君、刘欣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石油报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
精气神在这里上升 正能量在这里聚集 好声音在这里传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