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和肾阳虚从来不是事不关己,当肾阳虚的时候,就如房间不暖和,要关上门窗以防风。而事实上,因肾阳虚,人体卫外功能不足,这个门窗是关不严,漏风的。于是肾阳虚与风湿之症联合演出,如恶风多汗,面部浮肿,腰膝疼痛,形色憔悴等。
关于面色浮肿。肾阳不足,火焰不够,体内的水湿得不到充分气化,湿气上行,则面色浮肿,面容憔悴。
关于多汗。肾阳虚衰,不能气化体内水湿。肾阳虚,为心运行提供的能量不够,心液运行失控。肾阳虚,卫外功能差,肌肤毛孔失于管理,这些都可导致汗液外出。
关于腰膝疼痛。肾阳虚衰,不能抵挡风湿入侵,由于腰为肾之腑,膝为筋之腑,而肝肾同源,主筋,湿气驻留这两个部位,引起腰膝疼痛。
明代医家方贤著《奇效良方》吴茱萸丸,正是治上症的奇效良方。
组成:吴茱萸、细辛、白茯苓、独活、木香、山茱萸、酒牛膝、石斛、酒萆薢 各15g,炮附子、川芎,各30g。
本方同名不同姓的吴茱萸山茱萸均入场,且以吴茱萸打头阵。
吴茱萸辛苦热,主补阳,且所补之阳,能暖肝胃,加上其辛开苦降,故能开胸腹之郁结,温阳散寒,得“久寒必用吴茱萸”之誉。又能降肾中之浊阴,排水下出,浊阴降则阳气升,能引火归源。
山茱萸,性微温而酸涩,能将人开散过度的肝气聚拢,并提供资源给与其同源的肾,阴耗能滋阴,阳虚能益阳,就算大汗虚脱,用其急煮水喝,也能救人于须臾。且因其益肝益肾,有藏血养血,舒筋利腰腿,逐寒湿痹之功。
二味合用,吴茱萸助阳温中,暖肝泄肾。山茱萸阴阳并补,聚肝气拢津液。共补肝肾之虚,逐外来之寒湿邪气。
吴茱萸山茱萸打好基础后,其它多味添砖加瓦来治病。
茯苓甘淡平,健脾利湿宁心,可从根源上防汗之出。
细辛辛温,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与经络留湿。配火热之附子是治阴寒里盛良配。
独活辛行苦降而温通,善祛风,又除湿,是治风湿麻木疼痛要药。
川芎是肝经名将,能入肝活血,血行风自灭,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种让风惧怕的气度。与独活细辛配,温通经络五脏,活血祛风除湿而止痛。
牛膝苦酸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得酒蒸侧重于养筋。是治肝肾不足之腰痛、腰膝酸软常用品,以引药下行出名。
萆薢苦平,入肝搜肝木动摇之风,故能理风与筋之病。且其尚有利湿去浊之妙,能除体内多余水湿。湿聚成痹,故萆薢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关节屈伸不利。与火热助阳之附子配,尤能除寒湿,与牛膝配,尤能除腰膝寒湿。
气机通利,胃气和畅才能更好祛风除湿。木香,香味窜行,兼苦降温通,能调肝气,健脾气,行胃肠中的怠气。配茯苓更增行气利水之妙。
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有养胃阴,益肾阴并降虚火之功,胃气强则生机强,肾阴利则肾阳有驻足之所,并与上药之温形成反佐,就像运动中于树荫下歇歇。
而附子,补火助阳而益心脾肾,与吴茱萸同为引火归元佳药,可让全身上下的能量平衡,并让下焦温暖起来,这是房子暖和的根本,门窗也因此得以坚固,阻住风寒湿邪的侵袭。
多味调肝和胃,宁心固肾,助阳气充足,除五脏经络肌肉留滞之湿,驱入侵之风,共治恶风多汗,面色浮肿,腰膝疼痛,形色憔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