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茶会
导师经验分享
10月27日,师生学术茶话会于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线下的H5209教室座无虚席。本次茶话会有幸邀请到了许灏、张续猛两位老师围绕自身求学、科研生涯与研究方向等话题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悟,旨在帮助广大同学打破信息壁垒,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许灏:
夯实基础,兴趣为主
许灏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求学工作生涯中的种种经历与体悟。许老师从大学期间打篮球的爱好说起,再说到硕博期间做过的工作,然后谈及在业界的兼职与全职经历,最后分享了近年在学术界取得的成果,为同学们科普了芯片通信技术的应用。
谈及硕博期间的研究经历,许老师劝勉大家学习“为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同时以自身经历鼓励大家追求自己热爱的学科或方向,唯有热爱方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收获持续的正反馈。
许老师结合微电子的学科特点,点出芯片设计的周期很长,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与耐挫能力。许老师鼓励大家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因为所有的付出都会在未来有回报。
张续猛:
探索未知,敢为人先
张续猛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求学与科研经历,并生动地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类脑器件与芯片。张老师首先回顾了他选择读微电子的缘由,再分享了在国科大读研,以及毕业后入职复旦,并工作至今的经历。
随后,张老师从人工智能的历史讲起,从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之一的“算力”引入了其背后的芯片。张老师通过人体的器官设喻,生动地阐释了类脑芯片的原理,并通过与传统芯片比较得出类脑芯片具有计算量小、功耗低的优势。最后,张老师介绍了“忆阻器”在类脑芯片中的应用。
张老师认为,类脑芯片还处在探索的阶段,目前还不能取代传统芯片,但是二者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提问环节
最后是提问环节,同学们热情地从学习、科研、留学、生活等各个方向向两位老师提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有同学从AI的角度向老师提问道,人工智能应用到模拟电路的设计中有什么困难。许老师提到一个难点在于模拟电路的数据不够规整,相比于文字不便于大模型处理。
还有同学提问,导师希望研究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张老师回答道,主要是希望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问交流环节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老师们耐心认真地解答同学们的提问,师生其乐融融地交流心得体会。
结语
在本次茶话会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积极与老师展开讨论,对微电子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相信经过与老师们的交流,同学们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加明晰的规划。
摄影丨周明杰 杜宇航
文案丨王锦秋
排版丨杨滢瑾
审核丨曹颢仪 何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