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田芮宁的飞驰人生

文摘   2025-02-11 19:21   新疆  
2月9日的哈尔滨,对新疆冰雪运动而言,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新疆冰雪健儿为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贡献了2金2银2铜。但对经历了平昌和北京两届冬奥会磨砺的田芮宁来说,一枚银牌、一枚铜牌和一个第四名的成绩,多少让人感到有一点遗憾。

有着两个酒窝的田芮宁,保持着一份纯朴的内心。图片来自新华社

对于亚洲速滑传统劲旅日韩选手而言,田芮宁是中国队在短距离项目上最强的挑战者之一。

“今天遗憾大于喜悦,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团体项目都需要加强。竞技体育的差距有时候很小,哪怕只是0.01秒,结果都会差很多。这次亚冬会留下了这么多遗憾,希望能把它们转化成动力,在明年的冬奥会上,不要再出现这些失误。”在结束了本届亚冬会的第三场比赛后,田芮宁笑着为自己的这次哈尔滨之旅画上了句号。

28岁的田芮宁正迎来一名速滑运动员最好的年纪,她也为新疆速滑运动实现了期待了35年的梦想。自从新疆速滑运动员刘龑飞在1990年站上亚冬会赛场,新疆冰雪人就在期待获得一枚亚冬会的奖牌。那一次,刘龑飞获得了速滑男子1500米第四名,与奖牌只差了一点点。

没想到,这一点点的差距,直到2017年第八届亚冬会,也未能打破。这一次,来自新疆的中国选手朱佳璠和热汗拜·塔拉布因一次失误,最终还是只拿到了第四名。

田芮宁向记者展示她的亚冬会银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黄兴摄

2025年,当新疆速滑运动员入选第九届亚冬会中国代表团名单,希望也再次到来。朱佳璠退役后,成为新疆速滑队教练,田芮宁首次登上亚冬会的舞台。

“第四名”似乎成为了一个魔咒,困扰着新疆速滑队。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田芮宁,在率先举行的女子100米速滑比赛中,以微弱的0.02秒差距,输给了对手,屈居第四名。

“竞技体育有时候期待值太高,反而会适得其反。”田芮宁小小地自嘲了一下,然后开始为第二天的比赛做准备。

爱笑的田芮宁身披国旗英姿飒爽。图片来自新华社

2月9日上午,田芮宁在她最擅长的女子500米速滑比赛中打破了魔咒。虽然获得铜牌并不是让她十分满意的结果,但这一刻新疆速滑的历史被改写。

专注于比赛的田芮宁,在赛后从记者口中得知,新疆滑雪运动员已经实现了亚冬会金牌“0”的突破,激动不已:“真的吗?太好了。两个小时后,我也要拿下一枚金牌!”

遗憾的是,虽然中国队实力不俗,但对于这个有些陌生的团体项目,队员们的配合还不够默契。中国队以0.2秒之差不敌韩国队,屈居亚军。

在田芮宁心中,本届亚冬会一定要拿下一枚金牌。虽然她没有说出来,但她内心对此有着强烈的渴望。一银一铜两枚奖牌,书写了新疆速滑的历史,但田芮宁并不满足于此。

田芮宁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石油城克拉玛依。在她8岁时,姨妈送给她的一双轮滑鞋,开启了命运的齿轮。从此,田芮宁仿佛拥有了一对翅膀,凭借这对翅膀,她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飞驰人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出于对轮滑的热爱和不服输的秉性,田芮宁总是队里训练最刻苦的人。爸爸从始至终都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

幼年时的田芮宁在爸爸的陪伴下,坚持练习轮滑和滑冰。图由田芮宁家人提供

“从轮滑到速滑,我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训练。”18年的飞驰人生,田芮宁把最简单的事,做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极致。小学时代,她不仅体育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文化课也十分出色。

看着田芮宁一步步成长的克拉玛依市业余体校教练王强坚信田芮宁能成功:“翻山,需要一座一座来。虽然没能夺得一枚金牌,但一银一铜已经相当于登上了两座山峰。希望她继续雕琢自己的技术细节,朝着她心中那个最伟大的目标继续努力。”

站在田芮宁背后的不仅有教练,还有亲人。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压力,妈妈李丽萍在家中通过手机和电视关注她的比赛。

田芮宁奋力一搏。图片来自新华社

亚冬会每场比赛开始前,李丽萍都会攥紧双手,紧张地盯着电视:“体育这条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要想做到最好就更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我虽然期待她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更重要的是,她开心健康就好。”

一晃眼,当年的小女孩已是亭亭玉立、神采飞扬的大姑娘。她的足迹,踏过两届奥运会,如今哈尔滨亚冬会也已成为过去。她早已成长为很多身边人期待中最美好的模样,但在她心中,一直有一个在世界大赛上升国旗、唱国歌的梦想,那是她和爸爸妈妈共同的梦。

下一个冬奥会是明年的米兰冬奥会,下一个亚冬会将在4年后的沙特小镇特鲁吉纳举办。

 如今爸爸因病离世,田芮宁渴望着用一枚金牌,来告慰天上凝望她的父亲——您有一个让新疆、让中国引以为豪的女儿。

来源 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排版 李利利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请作者看到后联系本社领取稿费

克拉玛依融媒
在克拉玛依,就看克拉玛依融媒!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证编号:6512019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