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6日,《新疆日报》法治访谈栏目刊发题为《油城交通管理有何亮点》的报道,详细介绍克拉玛依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亮点成果。今日,本报全文转载该报道。
问:2024年克拉玛依市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数都有明显下降,请问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2024年,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道路交通工作,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列入全年重点工作清单长期督办。作为市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会同各成员单位,从优化交通管理顶层设计、机制运行、系统治理、智慧交通、事故预防等方面综合施策,实现交安委实体化运行,统筹推进国省道、油田公路隐患整改,完善优化城区人行横道、隔离护栏、防冲撞设施等,建成“克拉玛依市道路交通管理大数据研判中心”,研创AI视觉大模型危险交通行为识别系统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确保了全年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目标达成。
问:生产经营性道路事故下降幅度尤为显著,在这方面,克拉玛依市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克拉玛依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能源城市,加强危货运输交通管理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为此,我市自主研发“危化品运输动态监管系统”,配合“集成指挥平台”“电子围栏”预警功能,有效保障了危化品车辆的运输安全。
伴随着全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流、车流、物流活动大幅增加,公安机关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定向安全生产大培训,分级分类常态化深入企业督促指导,每季度发布道路运输企业“红黑榜”,不断压实普货、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市油田公路里程近5000公里,点多线长面广,我们积极会同油田公司全年完成21个油田道路养护项目改造、设置20处油田公路道闸,有效压减油田公路事故率。
问:在事故预防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答: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注重法治建设,报请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批准《克拉玛依市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条例》,这是道路交通领域全疆首部地方性法规。审议通过《克拉玛依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管理规定》,在全疆首次以政府规章形式明确道路交通领域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
注重机制运行,按照有专门办公场所、有实体化工作机制、有工作研究部署的“三有”标准,持续深化交安委实体化运行,打破各部门界限、信息壁垒,建立健全“周研判、月分析、季总结”、道路运输企业“红黑榜”、“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挂牌督办”等制度,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注重科技赋能,建设“克拉玛依市道路交通管理大数据研判中心”,实现交通事故预防“一屏统览、一键研判、一图展示、一网共治”;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打造智慧交通“警企实验室”,基于现有视频网基础,创新搭建AI视觉大模型危险交通行为识别系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目前已建成投用319路前端设备。
注重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社区、企业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联动基层组织落实60岁以上老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人人见面”全覆盖,为全市3.1万余名小学生配发夏季、冬季交通安全“小黄帽”,为1.6万余辆非机动车、货车粘贴反光标识。
问:未来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上,还有哪些新的目标和规划?
答: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不足,充分发挥交安委各成员单位工作合力,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力争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稳中有降。
具体来讲,2025年,我们将持续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全面排查整改辖区信号灯老旧缺失、标志标线模糊、道路破损等问题,对克拉玛依市80个路口开展交通组织优化,推动城区交通安全设施水平提档升级。持续优化智慧交通建设,落实克拉玛依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三年规划,创新“人工智能+交通管理”,丰富完善包括AI视觉大模型危险交通行为识别系统在内的各类信息系统应用场景研发,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新质生产力。
来源 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排版 李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