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16日,宁夏大学“沙枣花香”社会实践团先后前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和村、石羊村、蔡川村、盐泥村,深入调研当地产业的发展情况,探索总结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图1 实践团成员合影
一、政策扶持惠进田畴 校村协力情系三和
7月13日,实践团一行来到三和村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三和村发展于2009年,村民经济收入以肉牛养殖、大棚蔬菜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从三和村开始建设起,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帮助村民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打开了“突破口”。
图2 实践团成员参与农业技术培训
当实践团成员说到来自宁夏大学时,三和村的村民们热情万分。2016年起,宁夏大学开始选派驻村工作队到三和村开展帮扶工作,为推动三和村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书写了新时代的鱼水深情。近年来,不少宁夏大学的学子选择在寒暑假期前往三和村开展支教服务,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采用课业辅导、兴趣培养、技能拓展等不同的课堂模式,帮助村里的孩子成长成才。
图3 实践团成员在果园了解嫁接技术
在三和村,实践团深入学习了政策帮扶如何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深刻感受到了宁大师生与三和村的浓浓情谊。
二、乡村振兴“牛路子” 经济发展“牛方法”
图4 实践团成员与石羊村村支书交流
座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跟随当地养殖户入户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向村民深入了解了养牛场的机械化设备使用、运营模式管理和收入盈利情况。
图5 实践团成员在村民家参观肉牛养殖并交谈
图片6 实践团成员了解肉牛产业机械化情况
三、“蔡川模式”共绘富裕图 红梅杏特产飘香四方
图7 蔡川村宣传图
在参观红梅杏种植园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蔡川村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借助线上“互联网+基地+农户”的销售新模式,让农产品不仅“种得好”也“卖得火”。线下积极吸引客商直接深入果园,实现树上鲜采直购,同时鼓励村民灵活利用路边摊位、集市乃至城市零售点,拓宽本地销售网络;线上携手中国邮政集团固原市分公司,借助邮政电商邮乐网这一平台,精准发布红梅杏销售信息,开启了一站式服务新模式。
图8 实践团成员参观红梅杏果林
在蔡川村,实践团深入调研了当地特色“蔡川模式”的实践成效,学习了红梅杏特产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经验,深切感受到了蔡川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四、盐泥情满脱贫传奇 “青薯9号”流转金色传说
图9 盐泥村马铃薯种植覆膜技术
企业收购架金桥,淀粉加工富农家。盐泥村携手当地知名企业,构建了一条从田间到工厂的完整产业链,企业在提升马铃薯附加价值的同时,让村民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图10 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交流了解马铃薯产业种植情况
在盐泥村,实践团就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政府扶持措施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化种植生产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好处。
理念指引实践,奋斗谱写新篇。实践团通过对不同村庄的村情民情、产业发展模式、增收致富路径等方面的调研,使专业知识的学习融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实践团成员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青年用实干精神担起大责任,用基层调研绘出大蓝图,在实地中察民情解民意,在汗水中践行青春誓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定能加快实现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来源:青春原州
+
编辑:王雪娜
+
校对:兰 鑫
+
监制:王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