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 | 北方民族大学:“追寻红色足迹,铸牢团结之基”民族团结实践团

政务   2024-09-13 17:11   宁夏  


实践背景

北方民族大学“追寻红色足迹,铸牢团结之基”民族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23日至30日,赴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各实践点开展“道中华”微信公众号的宣传与推广。

实践过程

赓续红色血脉 共筑团结之基


实践团成员们首站踏上了寻根之旅,深入云南边陲,探访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查尼皮。在晨光微露中,实践团成员步入这片承载着革命先辈奋斗足迹的土地。他们聆听讲解员深情讲述,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生动图片,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革命精神。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励着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深入查尼皮村 探寻历史轨迹

实践团深入查尼皮村农户家中开展调研工作,在老党员王树林家中走访时,王树林先生满怀激情地为大家讲述起共产党人昔日的英勇事迹。他的叙述生动而深情,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引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重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百年滇越记忆 碧色芳华永存

实践团走进碧色寨滇越铁路遗址实地参观,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中国革命与中国工业文明辉煌而沧桑的历史记忆,更是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精神的实物见证。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沿着斑驳的铁轨缓缓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中近距离感受滇越铁路。这不仅是一条连接中国与外界的钢铁纽带,更是革命先烈们为捍卫国家尊严、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而洒下热血、不懈奋斗的鲜活写照。

走进西南联大 砥砺使命担当

实践团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纪念馆,追寻历史,感悟西南联大精神。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聆听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西南联大师生如何在蒙自这片热土上弦歌不辍、勤勉治学的感人故事。在“联大人才记”展区,成员们被一连串熠熠生辉的名字所吸引,这些名字背后是无数为国家建设、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联大校友。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无不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教育篇章。此次参观,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学者的爱国情怀与学术追求,更激发了他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勇攀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



体验非遗文化 宣讲中华之美

实践团来到雨过铺街道文化事务中心参观学习,深入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苏彝族刺绣与精湛银壶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实践团成员有幸与当地非遗传承人进行文化交流,感受到彝族刺绣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情感寄托。雨过铺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汤吉凡讲到:“刺绣不仅是彝族的传统技艺,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希望通过搭建这样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并理解彝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参观学习之余,实践团成员们积极与当地工作人员、居民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以“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为主题,紧密结合近期深入学习与实地调研的丰硕成果,举办了精彩的宣讲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推广“道中华”公众号平台。他们通过现场演示、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大家关注并参与到这个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线上阵地中来。

实践感悟

此行深入红色遗址,我们仿佛被历史的洪流轻轻托起。百年滇越铁路,以其沧桑的躯体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墙壁上的斑驳痕迹,如同时间的刻刀,记录着岁月的风霜;而那些静默陈列的古老文物,更是无声地传递着先辈们的坚韧与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以先辈们的精神为指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留下我们坚实的足迹和灿烂的篇章。
——实践团成员 杜来









来源:青春北民大

编辑:王雪娜

校对:兰    鑫

监制:王雪娜


宁夏学生联合会
宁夏学联是以引导全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各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