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 | 北方民族大学:“我们一起道中华”实践团

政务   2024-09-10 18:15   宁夏  



实践简介



7月10日至7月19日,北方民族大学“我们一起道中华”实践团前往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和兴盛乡新旗村开展七彩假期教育关爱活动。

实践过程



思想引领,铸魂育人

实践团来到六盘山革命纪念馆,追寻镌刻在历史深处的红色印记。通过参观学习,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与不朽精神。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齐声高唱《强军战歌》与《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纪念馆上空,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致敬,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与豪迈誓言。

紧扣主线,讲好中国故事

实践团成员巧妙借助“道中华”平台上的经典篇章《李白与杜甫的会面》,生动阐释唐诗的韵律之美与文化深度,让村民们深刻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实践团还精心策划跳竹竿、写毛笔字、制作漆扇、打八段锦、下象棋,跳古典舞等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当地村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更在实践中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理解。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将北师大孟琢教授的《一起读论语》和竹竿舞用具赠予冶家村“儿童之家”。希望冶家村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面对未来挑战,可以拥有更多的智慧和底气。

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全面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思维,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学生开展学业帮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学的海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数学课堂上,则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化学实验中,学生们亲手操作,探索物质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索精神;而英语教学则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为当地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为未来的学习与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普之光,点亮未来

为了让科技之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求知之路,实践团成员开展“人造雪”、“神奇的沙子”等科普实验活动,巧妙运用科学原理,将日常材料转化为如同冬日仙境中飘落的雪花,让孩子们在惊叹中直观感受到化学变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背后科学原理的好奇心。

阳光体育,强健体魄

为了积极引导当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践团还精心策划了体育课程,涵盖羽毛球、篮球、沙包游戏以及体势能训练等多个项目。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健康、快乐、有活力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了实践团的一份力量。

家校联动,助力教育

7月15日,实践团在冶家村为学生家长介绍“道中华”微信公众号,旨在通过这一平台,拓宽家长们的知识视野,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随后,围绕“携手共育未来”的主题,详细介绍了国家及地方层面为支持学生成长出台的各类资助措施,确保每位家长都能清晰了解申请流程与条件,助力孩子们在求学路上无后顾之忧。

“我们一起道中华”实践团一直致力于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常下乡、常在乡”成为常态,共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感悟



本次志愿服务旨在通过让孩子们通过近距离接触、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实现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来助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也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实践团指导老师 于雅妮

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打八段锦时,他们神情专注认真,在遇到不会的动作会主动举手向我提问,我深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在传授健身功法,更是在他们心中播撒下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尊重的种子。这份责任,如同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既是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也是对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成员 申雨晴

本次活动,让我们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了知识的传授者,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教师角色的重量与不易,在未来的日子里,要以我的老师们为榜样,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无论是面对大事还是小事,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实践团成员 胡宝力高










来源:青春北民大

编辑:王雪娜

校对:兰   鑫

监制:王雪娜


宁夏学生联合会
宁夏学联是以引导全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各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