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力学科普
晕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的根源在于人体内耳和大脑之间的感知差异。通常,乘坐油车和电车时,都会引发某种程度的晕车反应。然而,近几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一些人发现他们在乘坐油车时并不会晕车,但在电车上却频频产生晕车现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晕车的医学术语叫“晕动症”(motion sickness),它是一种由运动引发的感知失调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等。这种症状的发生与人体的感觉系统密切相关,特别是内耳的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负责平衡感知,感知身体的运动、旋转和倾斜。当我们乘坐车辆时,眼睛可能看到的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环境,比如车内的座位、仪表盘等,而前庭系统却通过车身的颠簸、加速或减速感知到实际的运动。这种感觉信息的不一致导致了大脑的混乱,从而引发晕车的症状。简而言之,晕车的发生是因为视觉、前庭和身体触觉感知的冲突,这种冲突让大脑难以解释身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坐网约车比坐油车更容易晕车。这其实不是人们的心理作用,而是网约车这一行当普遍使用的新能源电动车会提高晕车的概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油车的动力来源是内燃机,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驱动引擎工作。内燃机的特点是动力输出相对平稳,但由于燃烧过程存在一定的延迟,车辆在加速或减速时通常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的动力输出曲线使得油车的运动变化较为线性,虽然依然会产生震动和噪音,但这些感觉是大多数人已经适应的。
🔺电动车电机原理
电车则完全不同。电车的动力来自电动机,它的加速和减速相较于油车更加迅猛。电动机的特点是扭矩输出大且即时,这意味着电车在起步时会突然加速,停车时也会快速减速。这种加速和减速的“瞬时”变化使得乘客的前庭系统更容易产生感知不适,从而引发晕车。
油车通常伴随着发动机的低频噪音和车辆本身的震动,尽管这种噪音有时被认为是“噪声污染”,但对于长时间习惯这种噪音的乘客来说,油车的噪音和震动可能反而有助于稳定内耳的前庭感知。
电车则更加安静,电动机运转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噪音,反而会传递更多的轻微振动。对于某些乘客来说,这种安静反而打破了他们在乘车时的“平衡感”,前庭系统失去了参考,从而更容易产生晕车的感觉。
电动车普遍使用大型锂电池,而这些电池通常位于车辆底部。电池的重量使得车辆的重心较低,虽然这种设计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但也导致车辆在转弯和变道时产生不同于油车的动态反应。车身的灵敏反应可能让乘客的身体感知更为剧烈,尤其是在急加速或急转弯时,内耳前庭系统会对这些突然变化产生更大的敏感度。
🔺电动汽车的电池通常位于车辆底部
既然晕车的根源在于前庭系统与视觉信息的冲突,那么改善晕车的方式也应该围绕如何减少这种感知冲突展开。下面提供几种有效的缓解晕车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座位
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选择座位时尽量坐在靠近车前部的位置,因为车辆前部的运动较为平稳,视觉上也能看到更多的前方景象,这有助于减少视觉与前庭感知的冲突。而后座则视野较差,当耳朵里的平衡器官正在适应一种运动时,眼睛无法认定自己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晕车便更容易产生。
保持视线稳定
尽量将目光固定在前方远处的地平线上,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书本等物体。因为当我们在低头看静止物体时,视觉信号会告诉大脑“你在静止不动”,而前庭系统却感受到车辆的加速和颠簸,这种冲突会加剧晕车。
避免过度饮食
在长时间乘车前,应当避免吃得过饱,尤其是油腻、辛辣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使得晕车症状更加明显。可以选择清淡的食物,并且适量饮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使用药物或其他辅助措施
如果晕车情况非常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晕动药物,如晕车药、抗过敏药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抑制前庭系统的过度反应,减少晕车症状。此外,一些人还发现佩戴防晕手环或使用芳香疗法(如薄荷油或柠檬精油)也能缓解晕车感。
保持车内通风良好
新鲜空气可以帮助缓解晕车症状。适当打开车窗或使用空调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恶心感。
[1]SCHMIDT E A, KUIPER O X, WOLTER S, et al. An Inter⁃ national Survey on the Incidence and Modulating Factors of Carsicknes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2020, 71: 76-87
[2]SIVAK M, SCHOETTLE B. Motion Sickness in Self-Driving Vehicles[R].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2015.
[3]https://mp.weixin.qq.com/s/AHdQlOgvHY5jSY-Ae7Lm9A
[4]https://mp.weixin.qq.com/s/Yj9SUxO8kVDPBIjHj7Hd8A
[5]https://mp.weixin.qq.com/s/F372Dzb3eDM2xGwqBCJg-A
[6]https://mp.weixin.qq.com/s/1n8prRii-cquTDIMqGHlPQ
图片源自于网络,仅供科普参考
温馨提示
本文转载自力学科普公众号
合作及投稿事宜请联系:ljlrpina@csta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