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浦江 | 回到故乡

旅行   2024-10-19 06:00   浙江  

万年上山 · 世界稻源 · 上山文化

编者按:浦江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文化底蕴,都让人留恋忘返。《早安浦江》新开辟作家写浦江的栏目。本期推出的是曾担任《今日浦江》报社总编辑、浦江县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主任张明老师的文章,以飨读者。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稿件请发491513601@qq.com邮箱。


回到故乡

张明

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开篇写道:“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和潭柘寺的钟声,到底是北平当年的景象,打上的也是京城的烙印,不知还剩多少残影。现在秋风一起,故乡虽无古人思念的专门的莼菜羹、鲈鱼脍,可农家院中开裂的石榴、渐红的柿子,已很可喜,铁马旌旗的仙华山也颇可再次领略的。


我一直生活在浦江,故乡就在眼前,思乡的意味自然淡了。

北方的友人告诉我,这些年网络发达,点点手指即能发送信息,不要说传统书信,就是简单的交流也已被表情包代替,懒得写了,要不是他乡遇故知,很少会去触碰故乡的那根弦。只有向新朋友作介绍时,才会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籍贯哪里,故乡已是一个不甚了了的地名。只有听旅途归来的游客,介绍他们去过的地方、吃过的美食以及听过的故事,才会勾起对于故乡的思念。

依我的经验,故乡很小很具体,也许就是几椽曾经住过的老屋、一个儿时奔跑的院落、一丛园角祖辈种下的蜡梅或者芭蕉,要不就是山下一片白雪覆盖的黑瓦的村庄,某个熙来攘往赶集的小镇,——鸡鸭的嘎嘎声混合着买卖人的说话声,又热闹又嘈杂。但故乡又很大很抽象,有遍布的山川河流,有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风情、往事和文本叙述。故乡就是这样,时而觉得亲近,时而又觉得疏远,就像杭州人未必熟悉孤山的草木,苏州人不一定了解沧浪亭的由来。


外出多年的浦江人,知道从小吃到大的白鲢、花鲢,却不清楚过去东溪桥下还曾有过众多的鲶鱼,黄宅石斛桥一带盛产过美味的马蹄蟹,旧十景之一潮溪夜渔就源于下于市的鱼虾,更不了解鱼鳖原始的捕捉方法。碰到从前在铁路上一起工作的同事,提及武夷山大红袍的种种,竟一脸无奈,说现在家乡出了很多茶叶新品。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仙华毛尖多年不喝了,杭坪出产的浦江春毫呢?花桥的莓蓝芳呢?有的陌生得连听都没听说过。

南归的朋友说,自己离故乡最近的那一刻,就是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上看到浦江指示牌时,——下高速,再开半小时车就到家了。

故乡熟悉与否,其实仅仅是一种感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因为那里有我们熟悉的颜色、气味和温度。偶然接触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故乡,有时竟如同符号一样生出一种疏离和隔阂。耳熟能详的方言也是如此,乡音本由积累而来植根心间,我们很少去深究其中的某一种说法、某一个称谓的来龙去脉,当那些熟悉的方言变成文字、成为典故摆在面前,我们依然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山里人感受体验的,是山里的空气、树木、流水,甚至是空中来去自由的飞鸟,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那些离开故乡多年的人,每次回去都能看到浦江的变化。穿城过巷,恍惚之间会产生一种疑问,车窗外就是那条小时中间由石板铺就的上下大街?如今都已经不认得了。一闪而过的龙溪巷口仿佛蒙上些许尘土,显得有些黯淡。母校浦江中学早已从学塘角辗转搬到平七路边上的新校址,习惯贴在大门口的鲜红榜单、欢迎新生入校的横幅已成往日时光,原来的地方变身新县府。新高楼,新小区,新街道,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使路面变得拥挤,许多地方已不再熟悉,不复是过去的那座小城,微雨时被一层薄纱似的雾笼罩着,朦胧而有致。故乡一旦离开,就是一张日渐模糊的底片,而所有这一切,都因这座城的人得以维系,亲人、同学、朋友、过往的陌生人等等,他们才是我们最亲密无间的纽带、最无法分隔的连接。回家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家人是值得的,吃母亲做的菜,看父亲种的花,弯腰从老井里哐哐当当吊几桶水,与同学一起翻翻泛黄的照片,与朋友一起聊聊努力拼搏过的往事,把美好的记忆铭刻在遥远的过去,把真切的情感保存到儿孙满堂的将来。

重返故乡,我们就不再属于旅行,哪怕再短暂也是回家。奔赴故乡,我们就不再是过客,而是内心滚烫的归人。在故乡的怀抱里,我们一下子变得从容、宁静。

去横街、后街漫步看看街景吧;
去天灵岩野营看看星星吧;
去薛下庄赶早看看云海吧,那里的天空正翻滚着云彩多姿的波浪……


原来故乡还有那么多风景不曾见过,还有那么多动人的历史故事不曾聆听。

故乡,瞬间凝固成一个充满诗意的温暖的字眼。所谓诗意,原来就在这或远或近的距离间。我发现,故乡从来无法被准确定义、描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了故乡,我们的心便有所依傍,有所安放,就不再是飘移的浮萍,那些熟悉的、陌生的,遥远的、贴近的,终将融进我们关于故乡的怀念之中,那里原本就是我们的父母之邦。如果把这份往昔作为原料,酿一坛醇厚的美酒,那一定是会醉人的。


作者简介

张明,1964年6月出生,浙江浦江人,多年从事地方宣传文化工作,曾担任《今日浦江》报社总编辑、浦江县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委主任等职,对浦江历史人物、名闻掌故、风土人情多有涉猎,著有散文集《龙溪巷》《浦江杂录》《前程归路》等。



百县千碗·拾味浦江

编辑:小   
审核:张轩虹
监制:王嫦娟

浦江文旅
浦江文旅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