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做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教育》于2024年9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借此机会,无研45和无研235党支部的同学们于2024年10月26日在电子工程馆5-208会议室开展了“智启未来 教育强国”《论教育》的理论学习活动。
活动介绍
2024年10月26日,无研45和无研235党支部邀请了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沐乐开展宣讲。宣讲以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的出版为起点,以时间为主线,串联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京内高校考察的足迹。最后,支部同学们交流了学习心得和体会,并进行合影留念。
▲ 沐乐学长讲解《论教育》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开始,沐乐学长介绍了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即《论教育》的主要内容。《论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在京高校考察。结合不同时期和不同高校的关注重点,习总书记的每次高校考察都具有鲜明的主题。
习总书记曾两次来到清华大学考察,第一次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习总书记曾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提出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第二次是在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日来临之际,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给予殷切嘱托。在师生代表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 习总书记出席清华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2年习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指导,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他也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习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
针对不同高校的不同教育任务,习总书记的每次考察都具有侧重点,并常以座谈会的形式发表讲话,向高校师生传递党中央的思想。其中,有3篇习总书记高校考察的讲话被收录于《论教育》中,分别是2014年于北京大学发表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2014年于北京师范学校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以及2021年于清华大学发表的《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讲话。
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中,习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而“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中,习总书记则指出教师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在《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中,习总书记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自的领域不断追求进步。对于高校而言,除了培养学生外,如何培养教师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优秀的教师不仅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能带动整个教育体系的更新迭代,形成良性循环。习总书记的高校考察及殷切嘱托具有重要意义。
心得体会
在党组织生活会理论学习《论教育》的小组讨论中,三个小组的成员们围绕所学内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大家结合身边的实际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论教育》的思考和感悟。
“本次党组织生活会理论学习《论教育》的小组讨论,让我有了深刻的感悟。首先,我们并没有局限于讨论清华大学的建设,而是从身边的实际事例出发,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现状与挑战。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师范生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有助于维持全国的教育水平,但师德建设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必须在品德上有较高的要求,而当前对师德的要求可能还不够严格,这是需要共同努力改进的地方。
其次,教师专业水平也很重要。以我们组中一位同学为例,他在担任电设助教期间,面对陌生的领域和新的挑战,能够投入大量时间准备,积极与老师讨论,甚至帮助同学编写学习文档,这种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不断学习和进取的态度。
最后,教学过程中的耐心和知识面广度也同样重要。在答疑时,面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一些看似简单实则考验教师功底的问题,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广泛的知识面来解答。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第一小组
“本次理论学习后我有两点感受。第一点,谈到教育,我想就一定需要谈青年。师兄梳理了总书记走访各个高校的足迹,比如说在北京大学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都是在五四期间去进行的。我印象中,总书记有这句话特别亲切,他说每年的五四的时间自己都是留给青年的。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年的五四左右,总书记都会通过到高校和青年面对面的去交流,以及去通过回信贺信等很多形式和青年交流。
第二点,师兄在讲述总书记的高校足迹之前,先讲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抬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深刻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特别是对于现今复杂的国际形势,把握科技龙头能够提高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我们电子系的同学来说这就肯定不用过多的阐释了;而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二小组
“河南的高考考生36万,北京的高考考生6.8万,目前教育体系中似乎存在着这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我是从河南出来,所以特别关心这个。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个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讲这个人民教师张桂梅的故事,她在云南的大山里建了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有一个情节我印象特别深,在他们距高考可能到百天或者到30天的时候这个,本来就一直在刷题,因为山里的孩子基础就不好,想考高分,想走出大山,只能靠这种非常僵硬的办法来提高成绩。所以在距高考30天的时候,学校24小时不熄灯,所有的老师24小时在岗答疑。我看的时候,其实心里不是滋味,想为什么有些地方,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我就是想这个借着这个机会,希望能够带着家国情怀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小组
▲ 三个小组轮流发言
最后,无研45和无研235党支部的同学们一起合照。至此,本次理论学习活动圆满结束。
▲ 支部成员合照
图文 | 无研45党支部、无研235党支部
编辑 | 祁 人 洪 可
审核 | 江笑然 徐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