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跋涉在山野田间,留下一脚深一脚浅的足迹;头顶烈日,行走于荒草丛生、布满荆棘的密林深处,手持镰刀开路,汗水打湿衣裳……连日来,记者和远安县文物普查队一起,于山野田间访古寻旧,感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的苦与乐。
“需要调查的文物点往往位于人迹罕至的山林间,经常是镰刀开路;在山洞里,还需要头顶探照灯,一步步地摸索着前进。”调查队员王美玲说,远安县于今年7月启动文物点田野调查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爬坡上坎、穿密林进山洞成了普查队员的“家常便饭”,有时为躲避烈日,凌晨四、五点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这群步履不停的“四普”队员中,有许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吃苦耐劳,一丝不苟,充分展示了新一代文博人的热忱与担当。
“我和这群年轻的文博人一起,对远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的247处一般文物点进行复核,同时,将新增文物点上传到国家数据库,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们的‘家底’。”调查队队员杨灏说。
作为参加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老队员,杨灏对全县文物点情况熟悉,经验丰富,是调查队的中坚力量,总能为年轻的调查队员答疑解惑,从而增长见识。
记者发现,除了杨灏和一名测绘人员,这支队伍都是“女将”。无论是爬山下沟,还是挑灯夜战整理资料,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也没有让她们产生退却之意。
“四普”虽苦,但她们总能寻到许多“风景这边独好”的乐趣,比如发现了新文物点的惊喜,扩展知识面的充实,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在此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非常荣幸参加‘四普’,通过近几个月的工作,我深刻感受到文博工作的不容易,在此过程中,我们年轻一代文博人得到了锻炼,各项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调查队队长赵媛媛说。
其实,在完成野外的信息收集、无人机拍摄、对文物点各类数据的测量记录等户外工作后,普查队员的工作仅仅完成了一半。结束户外工作后,他们还要马不停蹄地整理收集好的资料,填写“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上传测绘数据、照片、图纸等信息。
择一事,终一生。怀揣对文物的无限热爱,他们一次次地选择坚持。他们把工作当作事业,把事业当作使命,把使命当作信仰,虽苦犹乐,虽苦尤甜,正如《人民日报》所说的那样:“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
△武陵峡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