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沟村坐落于远安的茫茫大山之中,距县城25公里。以听炮岭为界,分为南沟与北沟。
在山峦起伏的地带,必然有树木繁茂之景象。茂密的森林在山顶、峡谷和平坡上恣意生长,从空中俯瞰,尽显雄浑巍峨与神秘之姿。
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军介绍,北沟现存古树11棵。漆树湾有银杏3棵、松树2 棵;南沟有黄檀1棵;向家坡有松树2棵;王家坝有山尖杉1棵;中岭岗有栓皮栎1棵;徐姓村民屋后有刺楸栎1棵。
这些古树散布于大山深处,在周边小树的映衬下,更显岁月的年轮与沧桑之感。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它们见证着山川河流的变迁以及百姓的生息繁衍。北沟的记载虽不多,但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清代时,北沟隶属石管铺;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民国三十一年(1942),归属于花桥乡;1949年9月,属荷花区白马乡;1952年,隶属远安第六区;1953年,成立北沟初级农业合作社,归属于城关区龙泉乡;1956年夏,成立北沟高级农业合作社,仍属龙泉乡;1958年9月,改称北沟生产队,隶属龙泉管理区;1961年5月,改为北沟生产大队,属龙泉公社;1984年2月,改称北沟村,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隶属旧县镇。2002年10月,北沟村与中南村合并,成为如今的北沟村,合并后还修建了崭新的北沟村委会。
这些古树为当地的风土人文增添了丰富色彩。诸如向家坡、马家阳坡、听炮岭、包巾寨、石人山等地,皆有历史记载与传奇故事,都是能够以文化人、激励后人的传说。
一棵树,记录着一段历史。如漆树湾的古银杏,往昔这里曾居住着陈姓人家,后来他们迁至外地。去年越野赛时,沿小道而上,只见断壁残垣。唯有那两棵古银杏依旧高大挺拔地屹立于此,坚守着希望。透过古井与残墙,可推断出这里昔日的人丁兴旺。儿时的画面再度浮现眼前:清晨,东方微白,牛栏中传出牛的叫唤声,大人或小孩打开牛栏门,牛群从栏中涌出,伴随着热闹的牛铃声,钻进大山深处。与此同时,炊烟袅袅升起。
据说,原北沟村口的山金杉后面,曾有一座庙。可以想象,云雾缭绕下,古寺与古树相互映衬,千年古刹的意境扑面而来。
毫不夸张地说,是树赋予了村庄灵动的气息。许多地名以树命名,如前面提到的漆树湾,北沟还有花栎树岗。在昔日老屋旁,有两棵大松树,那条路便被称为 “大松树那儿”。一棵大松树需四个成年人合围。那时,村里未通电,每年正月十五点灯时,就用斧子在树根处砍一种可点亮的东西,叫 “油亮子”。在房前屋后的田边,每隔一米点一个,照得一片通红。据说越亮越好,能辟邪。可惜,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两棵树卖给了东湖(过去把宜昌县称为东湖)的木匠,做成了棺材。放树时,我就在现场,树倒下时占据了好几块田。
还有四方山山顶的两棵松树,据说树龄很长,树种也非本地普通树种,高大挺拔,屹立山顶。浓雾来袭时,仿佛插入云霄。令人惋惜的是,多年前砍了一棵,另一棵在五年前也已枯萎,但躯干依然存在,与岁月竞相展现别样风采。
北沟原本森林郁郁葱葱,小时候走在路上几乎不见天日。四方山、曹家埫那里宛如原始森林。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村民们将木材交易作为收入来源,大肆砍伐。同时,由于森工企业的需求,加快了木材开发力度,拖木材的公路直接修到山顶。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青山绿水再度呈现,北沟的深山之中,青山环绕,百花齐放,民风淳朴,成为市民休闲的绝佳之地。那些古树更是如镶嵌在群山之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古树,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与浓浓的乡愁。
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