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医学部副主任、药学院院长刘秀云教授获评天津大学2024年杰出师友导师并作为代表发言

文摘   2025-01-04 11:30   天津  

2024年12月27日,天津大学2024年师友导师工作推进会召开。医学部副主任、药学院院长、医学院教授刘秀云获评天津大学2024年杰出师友导师,并作为杰出师友导师代表发言。此外,生命学院武晓丽获评杰出师友导师提名,医学院白艳茹、穆晓宇、张阔;药学院李优鑫、张鲲;生命学院王梦凡、宫晓群、王亚鑫、徐冰红;卫生应急学院史杰等10名老师获评优秀师友导师称号。




刘秀云

刘秀云,本科、硕士均毕业于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专业,先后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两所世界顶尖大学医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担任美国重症麻醉师协会学术委员会(SOCCA)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生命支持技术分会副会长、CAMDI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分会委员、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青年编委等学术职务。2022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先进医学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曾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35人(亚太区)、强国青年科学家引领计划、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3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大赛一等奖。



她先后负责2个本科班及4个宿舍的学生指导工作。在师友导师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参加学生班会活动、为学生开展党课。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积极做学生科创导师。承担及参与11门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开设“3(核心课程)+X(选修课程)”组合式高阶课程,打造医工交叉核心课程群,实现知识持续输入。落实“名校+名企”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组织学生走进名企。建设“企业家精神”系列课程,聘请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做企业导师、临床医院专家做临床导师,构建卓越交叉人才创新实践培育体系,全方位打造产学研医交叉教学融通平台。

 

工作寄语:祖国是我们最强大的背景,热爱是我们最高级的动力,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育人理念:以德为本,以爱为源,用赞赏与鼓励让每一位同学有所热爱,闪闪发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在这个充满荣耀与喜悦的时刻,我满怀感激,领取这份无尚的荣誉。首先,请允许我向每一位获奖的师友导师致以最热烈的祝福,向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 ,致以最真挚的谢意,是您们的鼓励让这份荣誉更加闪耀。

 

我们说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旅程。刚才,我们看到了奋斗在碳中和领域与新能源开发的科学家,看到了与凝聚态物理为伍的量子专家,看到了秉烛夜读、熬夜备课的教学名师,还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前辈和我的同行,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师友导师。我很庆幸,能够在21年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更庆幸,能够在入职第一时间,就成为师友导师,两年来,师友导师的身份让我得以和同学们更近距离的接触,更亲密的一起成长,我想,今天可以拿到这个奖,是因为我很幸运,我在天大求学的时候,我的导师们让我比别人更早的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导师;入职天大以来,无数的同行榜样更让我明白了“立德树人,三全五育”的意义,我也在不断体会与理解师友导师的深刻含义:亦师亦友 、传道授业、领航成长。

 

1.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当前社会,人才培养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学生们在精神上、思想上面临巨大压力,一个好的师友导师,要启迪学生的心智,滋养学生的心灵,把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中,把思政工作落实到行动。前两天药学院《讲好天大先生小故事,写好教育家精神大文章》获批十佳学生工作案例,无数大先生们的精神 ,也成为我们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源泉。我喜欢走进学生们的宿舍,和同学们聊天,教授同学们时间管理的技巧,为同学们讲述北洋历史、留学故事、西方绘画艺术等等,我给学生们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倾听着同学们的反馈与收获,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成长,完善自己。所谓师者,要以身作则;所谓友人,要学会倾听。有时候,因为我们的到来,孩子们能有片刻的愉悦和开心,我想这是师友导师的深刻内涵之一。

 

2.  立足讲台,传道授业

教育是历史文化的传递活动,也是历史文化的创生活动,“实事求是、立德树人”是每一位天大师友导师的使命。我很庆幸,能够参与教育部唯一一个新医科101计划的建设工作,在与20余所高校进行“核心课程、核心师资、核心实践、核心教材”的建设中,我们在探索未来拔尖医工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回国以来,对照国内外培养方案的不同,我先后承担及参与11门本科生及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从细胞到器官、从动作电位到传感器、从实验动物到神经科学,从全英课程到双语,一个学期180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同事们笑称“这是在用生命”讲课,可是大家知道吗,药学院荣誉院长沈家祥院士,他在85岁高龄时,仍坚持全程站着给本科生讲授《药物创新》这门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敬业和奉献,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前行。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意识到站在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讲台上,教书育人显得尤为任重而道远,在这里,我们的教育已经不止是技巧、是经验、是基本功所决定的,还有价值观,他决定着我们最后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导师。我们每天都要思考,我们在为谁而讲课,我在讲什么,我该怎么讲。我们是有社会使命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现代人,我们要时刻思考如何真正成为为这个新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个好的人民教师。

 

3.  鼓励实践 ,领航成长

医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医学与工程的交叉,推动着人类社会健康技术的不断前行。师友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今年,天津大学创办了国内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全程项目制贯穿的授课方式,让我体会到了这些孩子们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动手能力,更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同学们有的想法还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了灵感和解决方案。前几天,天津大学中心医院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学校今年也迎来了临床医学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华西医院及北大医学院考研第一名的学生都是咱们的学生。我组里的四名临床医学大三的学生,已经在SCI二区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我的第一个硕士毕业生,获得天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得以继续深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同学们每次获奖都会特别欣喜的第一时间分享给我,他们不知道,我要真诚的感谢他们,是他们的灵气与优秀,给了我无限的动力与勇气。面对时代的需求,我们要鼓励学生科创,带领学生到临床最前线,要打造产学研医交叉教学融通平台,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临床的实践中。

 

与优秀的人为伍, 自己也慢慢的优秀起来。今天的这个奖,不属于我们自己,它属于所有台前幕后的老师们。在天津大学的平台上,我们周边有无数的“心中有大爱”教学名师, 有宝钢优秀教师、有全国九三楷模,有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今天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现历史突破,跻身全国前二;医学院科研经费连续三年过亿、两位博士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药学院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生命学院“海棠花”工作室入选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 ,年轻的卫生应急学院也成立了。在这个年轻的集体里, 我们的师友导师们正在像培育小树苗一样,精心浇灌、修枝剪叶,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活力,源源不断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可以在天大这么好的一个平台,遇到这么好的团队,这么优秀的一批学生,在享受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是幸福的。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从学生到老师的路,我走了20年,在美丽的北洋园里,我一路跟随光、遇见光、靠近光、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获得“杰出师友导师”这一荣誉,对我来说,是刚刚上路,这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传承之路。有句话说得好,“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光荣而神圣的教育之路上,继续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转载:天津大学医学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0年8月成立,入选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