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福,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项,参编省级教材1部。带领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组获“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李长福特级教师工作室专辑
名师课例 | 李长福: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教学设计】
名师课例 | 李长福: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教学设计】
活动1: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利用教材提供的史实和有关史料,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梳理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理解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分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总结秦朝速亡的教训。 2.通过分析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初步认识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1.秦始皇建立和巩固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措施与历史意义。 导入:直接用教材引言导入,说明统一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那么,为什么是起初实力相对落后、地处西方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呢? 活动2:据教材和下列材料,概括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 材料1:(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
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 材料2: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说明:这两段材料,文字比较长,但能引导学生回到战国后期的时代环境,直观地认识秦国当时的民风、政风以及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注意表述的全面性和逻辑性。 (1)—(5)为客观条件,(6)—(7)为主观条件。 活动3:据教材指出秦的统一表现在哪些方面?据此,你对秦的统一有何认识? 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材料,概括梳理统一的主要表现,并综合各项表现,得出关于秦的统一的整体性认识。 (1)疆域统一。包括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征服南越,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击退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2)政治统一。包括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修驰道、直道、五尺道等。 回顾所学知识和用教材提供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律竹简、里耶秦简户籍薄、搜集的《秦朝交通大道》图加以说明。 (3)经济统一。包括统一车轨(车同轨)、货币和度量衡。 (4)文化统一。包统一文字(书同文)和“焚书坑儒”等。 引用《会稽刻石》:“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史料进行说明。 这段文字体现了秦始皇对吴越地区风俗的关注和整顿。他强调了婚姻的忠贞,禁止淫乱行为,倡导男女洁身自好,对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惩,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纠正当地的不良风俗,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秦朝不仅实现了疆域上的空前统一,更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大一统国家。 活动4:据以上史实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根据上述统一的表现,运用历史学的常规思维逐一分析这些措施的正面影响,即历史意义。 (2)建立起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后世疆域的主体; (3)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总之,秦的统一与建设,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过渡: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疆域辽阔、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但貌似强大的秦朝却在短短的15年之后土崩瓦解,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5:椐下列材料和教材所述,分析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与启示。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首先,引导学生直接运用教材叙述,认识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刑法严苛,民不聊生。焚书坑儒,失去士心。 然后,提供下列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秦朝速亡的其他原因。 材料3: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教材“历史纵横” (2)统一的政治、文化认同尚不稳固,六国旧贵族纷纷起兵反秦。 提供贾谊《过秦论》中的有关论述,再结合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总结秦朝速亡的主要启示。 材料4: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贾谊《过秦论》 秦统一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国方略,以民为本,实行仁政,取得民众认同。 活动6:材料5与材料4对秦始皇的评价总体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不同:材料5肯定秦始皇的功业;材料4批评秦始皇的暴政。 评价:以史实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具体评价略)。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活动7:据材料和教材所述,概述楚汉战争项羽失败、刘邦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6: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企图倒退至秦以前的割据时代,违背了统一的历史潮流。加之他刚愎自用,不能用人,残忍暴虐,缺乏稳定的根据地,将优势转为劣势,最后兵败自杀。 刘邦则顺应秦王朝以来的统一形势。加之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指挥得当,遂由劣势转为优势,最后打败项羽,取得了对全国的统治权。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实现国家统一,初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地理疆域、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始皇及其继任者秦二世在统一后没有调整统治策略,与民休息,而是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并以严刑峻法控制和镇压人民。终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