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学院组织开展“博采众长,读书领航”——读书沙龙系列活动(三)

教育   2024-11-20 21:24   黑龙江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书香氛围,俄语学院于2024年11月组织开展了“博采众长,读书领航”读书沙龙系列活动。第三期活动于2024年11月19日成功举办,现场气氛高涨,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热烈赞誉和积极响应。


本期活动形式更加丰富有趣,同学们用自己独特设计和精心制作的作家名片卡,依次分享作家的生平事迹与趣味故事。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些触动人心的精彩瞬间吧! 



2024级俄语三班 赵亚文

苏轼

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代表作品:《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等。

写作特点:风格豪迈且旷达,善夸张、比喻。题材广,情感真,词开豪放派,文富理趣。

人物生平:三起三落:一起因科举入仕受重用,一落因“乌台诗案”贬黄州;二起在高太后听政时复用,二落因党争再贬;三起徽宗即位获赦,三落北归途中病逝,一生起伏。

总结:从小时候语文课本上读到这位大文豪写的作品到初中读完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我愈发折服于苏轼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几经被贬却乐观豁达,人生起起落落,但于苏轼而言,是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于我而言,苏东坡在我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能给我不同的人生智慧。



2024级俄语三班 陈欣怡

汪曾祺

简介: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品《大淖记事》《受戒》《黄油烙饼》。

人物生平: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与同学合办校园刊物《文聚》,并在第一、第二合期上刊登小说《待车》。1946年,离开昆明经越南、香港转赴上海,由李健吾介绍到私立致远中学任教,教学之余,写作并发表了较多的作品,诸如《复仇》《绿猫》《戴车匠》等小说。1950年,调入北京,历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1954年,创作剧本《范进中举》。1955年2月,调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杂志编辑。1970年5月21日,作为京剧《沙家浜》的编剧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

代表作品:《大淖记事》通过书写小锡匠十一子与挑夫之女巧云出于自然率真的人性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展示了大淖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世态。该作品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受戒》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黄油烙饼》以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为背景,描写了萧胜一家在饥饿年代里的故事。

写作特点:1.偏好回忆的抒写,小说背景常选择故乡童;

2.重视人性美的展现,人物身上具有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传统美德

3.小说结构具有散文化特征,淡化情节重写气氛和情绪;

4.语言诗化,一方面追求生活口语的鲜活,一方面讲究文学语言的雅洁。



2024级俄语二班 郑佳仪

鲁迅

简介: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笔名鲁迅, 其笔名还有丰子余、元民等。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经历:早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后在多所高校兼课。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南下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10月定居上海,研究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参加多个进步组织,成为左翼文学的领袖人物。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杰出的中篇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等.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写作特点:1.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对封建社会、旧礼教、国民劣根性等进行了深刻批判;

2.语言犀利、冷峻,善于运用讽刺、夸张等手法,在幽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创作风格多样,小说、散文、杂文等各有特色,艺术价值极高,其杂文更是被誉为“感应的神经”,是对社会现实的迅速反应和有力抗争。

总结:鲁迅及其作品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为新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培养和影响了大批青年作家。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文坛尤其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024级俄语三班 张舒涵

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也被称誉为“诗魔”“诗王”代表作品:《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暮江吟》。

写作特点:白居易的诗词以通俗性、写实性,抒情性,讽喻性为主,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物生平: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少年时经战乱,立志考读,后进士及第,任翰林学士等职,积极参政。因上表主张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江州司马。后出任杭州,苏州,修建白堤,晚年闲录洛阳、于洛阳浙世、葬于香山



2024级俄语三班 聂怡然

王小波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星空中,有一颗独特的星,他就是王小波一--个拥有深邃思想和独立精神的作家。王小波的一生,是对自由与真实的不懈追求,他的文字,如同他的人生,充满了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与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 王小波出生于1948年,成长于一个变革的时代。 他的生命轨迹,从北京大学数学系到文学的殿堂,再到沉默的离去,似乎是命运的戏弄,却也铸就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王小波曾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失败,而是没有经历过想要的生活。”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上,还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他的作品,如《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 都以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在王小波的笔下,每一个故事都映射出生活的真实面貌,每一段文字都是对自由与独立思考的呐喊。 

“我在我的全盛时代里见过你”,这是王小波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它不仅是对爱人的温柔告白,也是对生活最真挚的赞美。王小波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留给我们的,是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他的文字,就像他的人生,永远鲜活,永远自由。 

在王小波的世界里,文字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思想的武器。他用文字挑战旧有的规则,用笔触探索生命的真谛。王小波的一生,是对自由和真实的不懈追求,他的作品,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履思疑之径,觅读书之义。在思想的碰撞中,同学们挖掘出书籍更深层次的价值,也领略到他人思维的独特魅力。本场读书沙龙活动不仅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为同学们打开了更广阔的阅读之门。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继续在书香中砥砺前行,成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篇章。





END

文字|于露

排版|张祺琦

责编|刘畅 房雅雪 陈亚宝

审核|张爽 李宏磊



黑大俄院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官方账号,及时发布学院各种通知与新闻,轻松获取新鲜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