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媒体评论:回不回家,都好好过年

创业   2025-01-26 09:56   天津  

春节临近,我市出行客流明显增多。 本报记者 张磊 摄于天津站

文 | 咚咚锵
城市道路上的车辆明显见少,商家的玻璃门窗上贴满了红福字、吊钱,公园的彩灯亮了起来,这意味着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日子马上就来了。
这时,有的人已早早回到家乡,从城里的“爱丽丝”“琳达”“戴维”变成村里的“燕子”“翠花”“柱子”,听着乡音、闻着乡味、感受着乡情;有的人正搭乘飞机、高铁、顺风车不顾千里迢迢奔波在回家的路上;有的人斟酌犹豫,最后决定还是不回家过年。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提速、城乡经济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所致,数亿人远离家乡打拼、到异地发展,有的还在当地安家落户,有了小家庭。平日里是“直把他乡作故乡”,遇到传统节日,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乡还是他乡,故乡仍是故乡。
回家过年,对大多数异地打拼者是唯一的选择、轻松的选择,但对有些人来说,选择并不容易。
回还是不回?距离除夕的到来,已经可以用小时来计算了,留给一些人选择的时间不多啦!
1
不回家过年的理由有很多。
俗语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话虽如此,但很多情况下恰恰是因为钱阻断了不少打工人的回家路。
忙碌一年却没有赚到钱,对自己感到失望,更怕家人失望,两手空空不好意思回家。
有的虽然有稳定的工作,但总觉得手中的钱不够用。刚发的年终奖还没有攥热乎,回家过年就可能被化作红包分了。在广东过年发红包就是为了讨个吉利,五元十块的“利是”没有压力,但在更多地方,红包是人情往来,是关乎面子,别说五元十块,就是一二百元也拿不出手。家中七姑八姨三姥爷的孩子太多,好不容易回去一趟,不发说不过去,发吧又承受不起,干脆找个理由异地过年。
有的是家里等着钱给老人看病、给孩子上学、还银行的房贷,每一分钱挣得都不易,舍不得花在回家的路费上,不如趁着过年期间在厂子多加几天班,多送几单外卖,一周可能赚半月的钱。一上海外卖小哥考虑到春节期间送餐单价高、平台还有奖励,六年春节没有回家,自己的付出换来50万元债务被还清。
有人说成年人的回家路是用钱铺就的,虽然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
有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是因为忍受不了家人的催催催。体制外的被催着考公考编,单身的被催着找对象,有对象的被催着结婚,结婚的被催着生小孩。考公哪有这么容易,找对象比找工作还难,生孩子不是想生就生。虽然也理解爸妈的焦虑,知道他们是为自己好,但是办不到就是办不到,无奈之下只能逃避。
有的不回家过年,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想舟车劳顿。自己可以适应没有暖气、没有马桶、没有洗澡间的家乡环境,城里出生长大的老婆孩子能适应吗?
有的不回家过年,是考虑到难得一个大长假,想安排一次计划已久的旅行,过年换换口味。
有的不回家过年,是因为工作需要、职责所在,必须春节值班,以奉献“小我”来守护大家的岁月静好。
有的不回家过年,是因为自己在哪里,爸妈就到哪里过年。为了团聚,逆向春运,爸妈到自己工作的城市来过年。
还有的不敢回家过年,是因为家中的爸妈不在了。爸妈不在,家乡只剩回忆,自己也成了客人,回家过年徒增伤悲。笔者的一位上海朋友,他爸妈在时,每年都回山东陪爸妈过年。那时过年对他而言是难得休息的长假,也是与爸妈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爸妈都不在了,他也再考虑回老家过年,春节对他而言只是一个长假而已,宁愿躲在城里吃睡几天,也不愿意回到家乡触目伤怀。
每一个不回家过年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人的理由可能不同,但都非常现实,大多理由都有太多无奈、不易。
2
回家过年则不需要理由。
回家,过年,对国人而言,是一种感情的需要,是一种内心执念。 春运被称作“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这是独属中国人的移动。蛇年春运,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支撑如此庞大数据的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对过年的重视,对回家的执着。
这份执念缘于家乡与亲情的召唤。浓浓归意,无惧路远。翻过万水千山,不惜千里迢迢,只为阖家团聚一起过年,让想念有了归宿,家在此时被具象化。
如果说几十年前,人口流动还只是少数人的移动,在交通条件越来越方便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年轻人为了生计、为了梦想,远离家乡、身在他乡,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无论离家多远,总有一份对家乡的牵挂萦绕心头,总有一份对家人的愧意挥之不去,总有一份对家园的思念无法割舍。
或许离家越远,内心离家更近。回家的执念,根植于每一位异地打拼者心中,一天天酝酿,离过年越近,这一执念越深。没有长时间离开家乡的人很难理解。
这一执念对思乡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折磨。只有当踏上回家的归途,执念才开始释放为喜悦与幸福。不论是乘飞机、高铁,还是自驾汽车或骑着摩托,不论回家的路多漫长、多拥挤,在归人脸上看到的不是疲惫,而是幸福。
无数人嘴里感叹年味变淡,回家的幸福滋味却从没变淡。有人说,成年人的年味在自己的童年,在自己的家乡,童年是回不去了,家乡还能回去。
走进家乡的那一刻,听到熟悉的乡音方言,对家乡的一切记忆便立刻复活,按下了对家乡的确认键。有可能因多年未回,乡貌已大变,乡风也不是原来的模样,但乡情还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左邻右舍不需多聊,情绪很快就会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味蕾是有记忆的,最早十几年接触的饮食味道会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在异地可能吃过山珍海味,可能尝过米其林大厨的作品,但舌尖告诉自己,最好吃的还是爸爸妈妈做的拿手菜。在今天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常菜,却是儿时爸妈精心做的,也是家中最好的菜肴,里面是爸妈满满的爱。
祭灶、请祖、守岁、年夜饭、拜年、走亲、看家乡特有的社戏,秧歌、舞狮、高跷、旱船、家乡戏……只有在家乡才能见到的年俗,只有在家乡才有的过年仪式,从这些仪式、年俗中才能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同样是饺子、馄饨,只有在家乡吃、在过年吃,才能吃出年味,不是因为食物的材料不同,而是赋予食物的情感不同。
与亲戚、同学、发小聚在一起,推杯换盏中畅聊一年中的变化,说说各地不同的见闻,问问村里谁家娶亲添丁,谁家又有老人过世。身份各异,分开已久,或许彼此难免有隔离感,但因为不需要像工作中那样很强的边界感,彼此少了防备,相处多了轻松。
平日里的自己就像被生活的鞭子抽转的陀螺,只有高速运转才不至于倒下。唯有在爸妈家中,在过年之际,才能放松下来,才能等着爸妈叫自己起床,把饭菜端上餐桌。无论何时,爸妈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最舒服的床是爸妈家中的床。这或许是人们不惜奔波回家与爸妈团聚过年的意义。
3
一次次回家过年,是一次次人生旅行。
过年是时间的标记,也是心灵的休憩。在过年的忙碌中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在过年中得以休整,用更好的心情、更充沛的精力准备下一个过年。
再长的假期终究有数,再美好的宴席都会结束。过年也是这样,年前心里盼着过年,准备着过年,为了回家过年想尽一切办法,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感觉短暂,年会在不经意中匆匆过完。
生活还得继续,工作还得接着干,该离开的还得离开,最不愿意的离别还得离别。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像家人在村头等待自己归来一样,在自己离开时家人肯定会目送远行。归来时可能空空行囊,回家就是自己给家人最好的礼物;离开时汽车的后备箱肯定会被塞得满满的,每年春节长假结束,网友们都喜欢晒自己汽车后备箱满满的土特产。
离家有家人相送,有不舍的牵挂;回家有家人迎接,有亲情相依,这就是家的意义。
回家过年也是我们一次人生之旅,在一次次离家与回家的反复中品味人生悲欢离合。回家的喜悦和离家的不舍,告诉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应忘记从哪儿出发,又要去哪里。
无论是在异地,还是回家,我们都要好好过年。
相关新闻

文明天津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