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街道很乱,楼与楼的距离只是缝隙。”歌曲《白石洲》的这句歌词,真实反应了深圳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中村——白石洲过去的生活场景。如今,被称为深圳“旧改航母”的绿景白石洲璟庭项目,正在智慧建造的加持下,向融合商业、居住、文化和教育的大型综合体生长蜕变。
旧改中航拍图
01
工地蜕变工厂,高空施工“多面手”
走进绿景白石洲项目,地面干净整洁,空气湿润清新,尽管在主体建造阶段,楼面外部并未见工地常见的爬架,仅有附着在楼体高处的一圈机械平台,正向上攀爬。“这是中建三局研发的新型轻量化‘住宅造楼机’,以前建一栋楼需要多个装备进行辅助,比如塔吊、爬架、布料机等,造楼机则实现了把所需要的设备都集中到一个平台,并且免去了反复拆装过程。”项目经理孙辉辉介绍道。进入平台内部,才发现这俨然是一座空中工厂,钢筋绑扎、模板安拆、混凝土浇筑、喷淋养护……造楼机内,工人们在不同空间内各司其职,进行各个模块的施工,多道工序穿插开展。
空中造楼机模型
“造楼机这个装备,我们确实是物尽其用,做到了既要、又要、还要!”项目技术总工付前龙以造楼机配备的悬挂式移动布料机举例——11米移动式布料机沿悬挂轨道移动,可实现两个布料点位间切换,避免了传统施工方式中泵具的位置调整及拆装。布料机臂节末端增设助力平衡吊钩,实现现场智能吊运,前端设置喷淋水管,实现全智能楼板养护。在高度集成的强大功能加持下,造楼机可在1—1.5小时内整体爬升一个结构层,对比传统爬模施工提升工效30%,每造一层楼可节约2天,真正做到了以智能建造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精益建造水平。
02
智慧提质增效,铸就工友“安全盾”
深圳因台风带来的雨水多,每到这种时候,就必须停工以确保安全,“少做一天工,就少挣一天钱”,而等到艳阳高照,又必须面对高温暴晒。“住宅造楼机”安装了四块可伸缩雨篷,平时施工时,可开启雨篷吊装材料;暴雨天气来临,可随时关闭雨篷遮雨;高温天气,可关闭雨篷、开启喷雾装置进行降温。而更重要的是显著提升的安全性,在井道一体化的作业平台,施工作业如履平地,有效解决了电梯井结构施工安全隐患较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这和在工厂上班,就是一样的嘛!”第一次站上这样的施工平台,老周就掏出手机往家庭群里分享了视频,这也是老周干工地20多年以来,第一次在工作间隙,安心地站在高空与家人分享了其为之挥洒汗水的美丽城市。
涂料机器人
不仅是造楼机,智能抹灰机器人也是项目智能建造的“缩影”。墙面处理机器人集合视觉自动驾驶、激光感应技术、自动喷涂技术、打磨与自动吸尘技术、5G导航技术等,替代人工从事高粉尘装修墙面作业,该款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自动完成墙面打磨、抹刮腻子、油漆喷涂等工作,对于建筑90度、180度转角,也能轻松覆盖,每小时最大处理面积达60平方米,除了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更实现了危险作业少人化、无人化施工,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据了解,智慧建造为整个项目压缩人工成本、解放现场劳动力达30%。
03
智慧大脑加持,跑出建造“加速度”
在整体管控上,项目接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采用5g物联网平台集成云端、边缘计算、AI(人工智能)算法,连接数万个摄像头及智能化劳务管理系统、智能水电监测子系统、5G智能安全帽等数十种智能设备,如同嵌入项目肌体的“神经末梢”,实时监测环境要素,实现“人、机、料、法、环、安全、商务、进度、测量、可视化”的全面管理,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实现建造过程中全智能全自动化生产。
04
智慧居家体验,打造深圳“好房子”
步入家门,玄关的欢迎语音与灯光亮起,他用手机接入全屋智能系统,透过一块屏幕,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屋内灯光、空调、窗帘、新风等设备,均可通过语音或手机调控,还可以根据生活习惯和偏好自动调节室内环境参数。最让徐刚觉得暖心的是能一键连入物业管理终端,直达社区监控摄像头画面,在户内即可查看老人小孩活动画面,发生紧急情况更可一键远程报警。“一键呼梯功能对我们这种上班族也非常友好,特别是早上出门前,能把等电梯的时间节省下来。”面对诸多人性化智能设计,他赞不绝口。
2025年,项目将正式竣工交付,白石洲也将逐步焕新为一个融合商业、居住、文化和教育的大型综合体,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城市更新顺利进展的背后,是生产模式的变革、是智慧建造的升级,也是中建三局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破解城市更新难题的典范之作。
(通讯员 汪兰 张芷君)
编辑:孟竹
校对:盛媛
往期回顾
《建筑时报》创刊70周年:与时代同频 和行业共振
2024年全国建筑业最具影响力、优秀公众号名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