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粒姐
粒姐
11年老猎头,资深职业咨询师
见证2000+职场跃迁,辅导学员500+
1v1职业咨询,求职陪跑,面试辅导
你是不是很好奇,有些人“学历普通、经历普通,却总能在头部企业拿Offer”,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粒姐,就来给你拆解如何通过“小众渠道”实现求职逆袭。与其在千军万马中硬拼学历和资历,不如学会用巧劲创造机会。
以下是4个实战验证的求职技巧,帮你另辟蹊径,弯道超车。
许多人把投简历当作“完成任务”,但真正的高手会将其视为长期“自我营销”策略。
案例分享:我曾辅导过一个学员,他很想去大健康外企,看到该行业Top外企在招岗位,虽然JD明确要求“生物医药专业优先”,而他毫无相关经验,但他去投递了简历,并附上一段自荐:“虽专业不对口,但长期关注大健康领域,我的优势是XX(如数据分析能力、跨行业资源整合经验)。若当前岗位不匹配,希望未来有机会合作。”
结果一个月后,HR主动联系他面试另一急招岗位,从面试到拿Offer仅用三天。
核心逻辑:
突破“硬门槛”:JD中的“优先条件”≠“必须条件”,大胆投递并突出差异化优势。
自我营销:在简历或邮件中清晰表达“你的优势”,让HR将你纳入人才储备库。
行动公式:投递简历=展示优势+表达诚意+绑定未来机会。
展会不仅是行业交流场所,更是隐藏的求职金矿。我身边有个朋友,他的工作就是逛展会的时候找的,他会定期去搜城市+展会,然后去各个展台转一转,认识一下参会的展商,跟他们聊一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帮忙内推。
因为内推成功一个岗位也是有奖金的,当你有礼貌的跟人家说明一下你的背景,再询问有没有内推机会,大多数人都是会顺手帮你内推一下的。
那个朋友就是在智能硬件展会上结识了某大厂总监,凭借对行业痛点的见解,两周后获得内推面试机会。
其实这种face to face的交流,比你去网上发个消息给一个陌生人,人家愿意帮你内推的概率会大很多。
实操步骤:
1、锁定目标:搜索“城市+行业关键词+展会”,筛选头部企业参展的场次。
2、高效社交:以观众身份与展台人员交流,主动提问行业趋势,顺势递名片:“我对贵司XX业务很感兴趣,如有内推机会希望能进一步沟通。”
3、后续跟进:离场后通过微信或邮件再次联系,附上个人简历。
现在有很多企业会在招聘高峰期时候进行直播招聘,这时候可以在直播间里面多互动和提问,引起对方的关注,然后再投递简历,就很容易被HR注意到。
实操步骤:
1、时机选择:紧盯企业秋招/春招季、行业峰会期间,关注目标公司官网、招聘公众号预告。
2、互动策略:直播间积极提问(如“该岗位更看重候选人哪项能力?”),发言体现专业度;按指引投递时备注“直播观众+互动问题”。
3、底层逻辑:HR筹备直播需投入成本,急需用简历数量和质量证明活动效果,此时投递=帮HR完成KPI,自然优先处理。
如果你是广告、咨询等乙方从业者,跳槽甲方的最短路径是——让客户主动挖你。
我有一个学员,是一个视频编导,他在为某外企拍摄宣传片时,不仅完成需求,还针对其品牌调性提出短视频运营建议,因为表现突出,对方印象深刻,3个月后被挖角为甲方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
操作指南:
1、精准服务:在项目中深度了解甲方业务,提供超出预期的解决方案(如为外企客户设计本土化营销方案)。
2、能力外显:定期向客户汇报成果时,同步输出方法论(如“本次传播策略的三大底层逻辑”),强化专业标签。
3、释放信号:项目收尾时委婉表达:“未来如果有机会参与贵司内部建设,会是我的荣幸。”
恭贺新禧 蛇年大吉
HAPPY 2025 NEW YEAR
当多数人挤在招聘网站海投简历时,聪明人早已在一些小众渠道寻求机会了,求职的本质是“资源错配”。
记住:没有普通的人,只有被惯性思维困住的人生。从今天起,学会用小众渠道,避开竞争,早拿offer。
我是粒姐,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关注。关于求职想咨询更多,也欢迎扫码链接我本人。
公众号读者福利:99元/30分钟语音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