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考古文博学院是2016年成立的一个集教学与研究于一体的研究型学院。初名为艺术文博学院,2022年更名为考古文博学院。现设有考古系、文博系和古陶瓷研究所,拥有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文物与博物馆学4个本科专业,科学技术史、文物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科学技术史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本-硕-博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了大批从事陶瓷考古、文物鉴定、文物修复、遗址规划与保护、博物馆展陈设计、陶瓷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高层次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0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江西省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井冈学者1人,青年井冈学者3人,江西省“双千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含青年)人才2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1人,新时代赣鄱先锋1人,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等。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50余项。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1项,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项,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考古》《文物》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教育部上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省级各类课程10余门。荣获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比赛奖1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
考古文博学院通过多元化课程体系,采取实践教学与实习、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就业与职业规划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对考古文博专业人才的需求。
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学院设置田野考古学、文物保护与修复导论、陶瓷文化遗产、博物馆学基础等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注重通识教育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实践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前往考古发掘现场、博物馆等地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院结合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与研究领域。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就业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学院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规划。与考古所、博物馆、文保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院课堂教学秉承“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持续学习,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慕课平台构建专门的沟通、反馈和评价机制,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成效。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课堂教学中常会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课堂讲解以举例、对比为主,通过学生参与拓展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强学生学会用理论工具去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景式教学、项目化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激励,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考古文博学院翻转课堂教学
学院在课堂讲授中潜移默化地引入思政育人元素,融合线上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从线下课堂教学、线上慕课呈现、传统平台拓展三个层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形式、高融入的思政育人机制,帮助学生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艺术观,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与效果。
实践教学与学术前沿相结合。陶瓷考古是学院重点建设的考古学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围绕陶瓷考古热点问题,学院参与了赣州七里镇窑址发掘、御窑厂遗址发掘、萍乡南坑窑调查,承担了邛崃窑、繁昌窑等陶瓷考古项目,在陶瓷调查与发掘、古陶瓷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参与编著的考古报告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考古文博学院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密切结合。学院设有文物保护实验室、文物摄影实验室、文物修复实验室、文物陈列实验室等。目前学生参与的实验项目有考古修复、器物摄影、考古绘图、书画修复和无机文物保护实验等。
考古文博学院将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结合
产业精英进课堂实践教学示范。学院与文物保护公司、文博展览机构等进行合作,邀请产业精英进课堂,使学生既得到了行业的最新资讯,也积极应聘相应的文博行业岗位。
创新思政模式,推进实践育人。一是构建“思政+学科竞赛”育人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39项。二是构建“思政+志愿服务”育人模式。“弘匠志愿宣讲团”入选2023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队,多位同学荣获市级、校级“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三是构建“思政+主题活动”育人模式,举办“巧缮 薪传”修复成果展、“丹心报国 薪火相传——留学归国科技人员与百十年陶瓷黄埔”主题展、党团知识竞赛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40余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载体多样化。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育人成效。一是打造党建品牌。以创建“陶冶匠心·稽古振今”党建品牌为统领,积极打造典型案例、凝练优秀支部工作方法,形成党建引领大思政育人新格局。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二是打造实践品牌。着眼“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加强思政实践品牌项目建设,实现思政育人和专业学习“双向”提升。三是打造文化品牌。持续开展陶瓷文化大讲堂之名师系列活动、天工论坛、陶瓷文化科普宣讲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广大师生心田。
举办国际会议,提升学院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承办“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传统陶瓷最新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等国际交流会,为学院师生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提高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
“红瓷”保护班事迹受到央视报道
加强学风建设,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升学工作。以成长成才、专业学习为目标,建立系统化的帮扶指导机制,调动学业导师积极性,开展指导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个人成长等活动,有效提升学院学风和育人实效。2024届89名本科毕业生有27人成功录取硕士研究生,升学率达30.34%,其中易佳等14名同学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大力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加强院企合作,对接行业需求,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平均就业率连续两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在全校就业考核工作中获评优秀。
往期精彩
科技成果转换哪家强?陶大上榜!
润心馆,开馆啦!!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 | 设计艺术学院:艺创融合、产学协同
投稿 & 联系我们
xywtg123@163.com
来源 | 考古文博学院
编辑 | 林叶润知 吴子珺
审核 | 计颖 刘小清 罗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