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典问题再发管理世界!多个微观数据库融合,这篇文章确实好!
文摘
2024-10-31 12:02
四川
原文来源:刘晨冉,耿伟栋,刘冲,等.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机制和关键因素研究——基于合作社和供应链金融的视角[J].管理世界,2024,40(10):103-120.
相比传统农业对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依赖,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更需要大力投入和长期配置物质资本等现代生产要素改造农业生产,这一转型过程特别依赖外部金融资源和金融中介的支持。以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为核心的农村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综合考虑产业链参与者的风险和收入、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在理论上有望成为缓解乃至解决农户融资问题的路径。为此,本文整合了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信息、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新型农业主体专项抽样调查等多个来源的微观数据,从合作社和供应链金融视角切入,探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农户土地分布细碎、经营规模有限、人力资本匮乏,难以利用物质资本投入,金融资源“承载力”较差;另一方面,正规金融机构往往需要引入抵押品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借款人道德风险和有限责任问题,而抵押物或替代的正式信用背书正是小农户所普遍缺乏的。传统融资模式的特点:金融机构没有充分考虑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农户在生产经营上的深层关联,农业信贷决策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受两者融资条件差异的影响,容易产生金融资源配置的“厚此薄彼”,而两者发展机会的不均等可能进一步助长发展结果的不平衡,不利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其一是小农户与新型农业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农户之间围绕农业产业链建立了各类生产合约或经营关系,在此基础上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有助于从降低交易成本、赋能服务载体、利润返还激励等微观方面,以及推广创新农技、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等宏观方面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分享收益。其二是农村金融发展与“新型农业主体+小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之间的连接互动机制。首先在供应链内部,农户等相对边缘小微生产者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动态及资金使用规律得以被作为核心的新型农业主体了解,而前者也可以此为基础从后者获得链内融资1.“农户+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模式,其中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为具有真实订单关系、良好信用水平和短期融资需求的农户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的活动进行担保,并以订单的预期销货价款作为还款来源2.“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模式,其中合作社作为供应链核心在为农户担保时与龙头企业所起的作用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合作社自身作为贷款主体承接资金后能更直接地带动服务小农户,从而使金融机构在无需直接向农户发放贷款的前提下实现金融支农助农,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3.“农户+经销商+金融机构”模式,其中经销商作为核心主体,掌握农户的生产信息或销售渠道,并以这些真实购销关系作为基础为农户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或组织联合担保。本文实证工作的目的是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潜在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以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为此,我们首先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7年的农户面板数据,构造了如下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方程:
第(1)(2)列表明伴随着县域银行网点扩张、农村正规金融供给水平提升,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第(3)(4)列表明土地生产率提升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联更为明显。2.更换样本选择
3.构造工具变量:,整理了《全国银行年鉴(1934—1937)》所记录的1937年各地分县银行数量这一历史信息,再与各年份的虚拟变量交乘,构建形成了当代县域银行网点数量BranchNumct的工具变量面板A显示,伴随着县域网点数量的增加,农户显著地增加了农药、化肥等现代化生产要素的用量;然而无论是否考虑以家庭总资产度量的规模效应,农户从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中借贷的金额却没有明显增长(对应系数估计甚至均小于0)。因此,上述结果并不支持农户直接从正规金融机构中获取信贷支持的传统融资模式的逻辑面板B显示表明村附近的合作社数量越多,农户伴随着县域银行网点扩张而获得的正规金融信贷金额越大,进一步投入的农机、化肥和薄膜等现代生产要素也越多,反映了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小农户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求侧农户自身的生产规模小、经营风险高、固定资产少、信用记录和担保缺失等内在不足限制了其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直接获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发展的红利;围绕合作社这一关键主体,农村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助于金融资源沿着产业链由中心向外围的小农户流动,进而促进其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上述结果充分体现了合作社发展与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在广延边际上正向关联。上述结果表明伴随着农村金融发展,合作社开展了更多的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生产、创新化生产,并更加积极地利用保险和互联网等外部工具进行经营,有助于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表7中的两列回归结果显示,虽然县域银行网点数量本身的系数并不显著,但是交互项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新型农业主体的银行信贷与农村金融发展呈现正向关联,符合作为农村供应链金融模式信贷资源首要入口和核心载体的条件。
上述结果充分体现了伴随着农村金融发展,合作社不但提升了自身发展质量,还通过生产资料购买、良种引进、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保险等形式为小农户提供了更多涉农服务,从而更好地带动小农户向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上述表明伴随着县域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农户选择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提高,转包给合作社的土地面积显著增大。这意味着小农户与合作社的互联互动程度伴随农村金融发展得到加强,体系内部的利益联结进一步增进,体现了农业经营组织方式的现代化过程。(一)伴随着县域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以产量和收入衡量的小农户农业生产率均有显著提升,农机、农药、化肥、薄膜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明显增加,并且在合作社发展水平更好的村庄中更为明显。(二)农户的正规金融贷款数量在整体上并未随银行网点扩张而出现增长,而是同样呈现出与合作社发展水平正相关的异质性。(三)通过充分考虑新型农业主体与小农户在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销售等环节上的紧密联系,金融机构不仅能够直接服务新型农业主体,也可经由新型农业主体的资金拆借、担保增信和中介经纪等服务将信贷资源进一步覆盖上下游的小农户,而且新型农业主体获得融资后的自身发展还能通过带动服务小农户再次产生正向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