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的故事
山水
我读高中一年级,对买书有兴趣。
那是一个家家没有钱的年代,父母在生产队劳动,一天挣不到1元钱。1972年春我被学校推荐上了龙店区高级中学,一学期交学杂费12元,包括住宿费、书本费、杂费。
母亲看见我每周回家带咸菜几样,吃不上青菜,就挤出几毛钱塞给我,要我去食堂买点青菜,补给营养。食堂一份青菜5分钱,好多同学买不起,吃自带的咸菜。我逛书店对新书有好感,不买青菜,用妈妈给的钱开始买诗歌集《千歌万曲献给党》,之后还买了贺敬之诗集《放歌集》。模仿诗歌学写新诗,给学校墙报投稿,我的习作被学校每次节日墙报采用了。
毕业后教书满一年,选调到供销社工作,每月拿37.5元的工资,我有条件去书店买书。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千重浪》、《大刀记》等是1976年、1977年购买的。
农村搞了承包责任制,我能做花圈挣钱,春节卖春联、中堂挣钱,我有了买书的经济来源,常常周末上城逛书店,买书回来自学。我没有考上大学,就自购大学文学系教材,如《大学语文》、《文学慨论》、《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汉语修辞》、《汉语语法》、《写作教程》等,挤时间阅读,积极动笔写作。
内弟上东北打工,我托他在北京新华书店,买过《契柯夫小说集》、《莫泊桑小说集》。我去孝感新华书店买书像赶集一样,没有哪一次不买书回家的。我对高尔基的名言“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坚信不疑,对书本独有情钟。
妻子与我一起过日子,对我爱买书发过牢骚,提出过反对意见,我还是那么顽固不化,改不了买书习惯。
我31岁到初中教书,特意花两个月的工资给自己打了一乘书柜,我与其他老师确实不一样,就是爱买书,爱看书。
我家三次改做房子,我最担心的自己的书被损坏。我活到65岁才拥有自己的书房,当我的书籍放进专用的书柜,我说不出有多么开心。
与书本打交道半个世纪,我觉得每一本书与我很亲密,我生怕自己哪一天离开了它们,它们无人疼爱。
一般人只藏有自己的读书的课本,我除了自学中师、专科、本科的教材,更多的是文学书籍,绘画书法书籍。花钱买书时间长达40年,买书过了千册,青年时做过作家梦,29岁自费30元参加了《人民文学首届文学刊授》学习一年,取得结业证书。24岁至34岁,一直乐意当报社业余通讯员。52岁至今,我活跃在网络平台,乐意当文学写手。
有人说我性格古怪,不合群,只爱做自己喜欢的事,奋斗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成功,学习完全是徒劳 。我可不这样认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旺盛,眼界很远,不承认做人是为了当官发财。人活充实一点,就是生活幸福。
退休后,我去书店少了,主要是看自己以前买回的书籍。孩子们没受我的影响,他们对书的感情一般,买书很少。我是十年文革受害者之一,20岁后对知识的渴望尤其强烈啊!
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是没有看见的,但我从书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人类的进步,还看见了世界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