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昭通师专遇到的那些“神奇”老师

文摘   2024-09-10 20:09   云南  

读书的日子(九)

文|李云华

01

 我和同学李朝康与杨昭、邓清海二位老师的合影

再精彩的比赛也只是插曲,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能为人师表才是大学的主旋律。

尽管我没取得多大的成就,但大学三年,我始终忘不了那些风格各异、学识渊博的老师,是他们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02

我和另一位同学郎启钊与班主任朱安义老师合影

尤其是写作老师,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虽然只教了我们一年,但他对我一生的的影响是最大的。初见他,做事慢条斯理,说话慢慢吞吞的样子,我心想完了,进教室遇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老师就是两老头(其中一个是班主任),那今后的日子肯定很无趣。的确,他从走进教室那一刻起,正如他的年龄一样,每一秒都显得朴实无华。没有散文诗般的开场白,拿起讲义就直奔主题。一节课下来,我的笔记本上只写了几个字,都是我装模作样的结果,与课堂毫无关系。老师呢好像除了吹还是吹。

难道大学就是这样子?开始那段日子真有点心灰意冷。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发现这“老头”上课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课本的东西几乎不讲,只借助他的讲义“天南海北”地神侃。他把写作的要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我的进步就是从他给全班展示的一篇篇范文中得到证实的。当然,他总共也只布置过两篇。一年后,听说他老人家去市里当领导去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03

古代文学老师更神,三年时间,他就仅仅围绕“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神吹,古代文学活生生被他吹成了“圣经”。我在他的“圣经”里,感受了孔孟的礼仁;学会了李白的义气;领悟了晏殊的守信... ...

后来,当我也走上讲台,当我也跟我的学生神吹,当我的学生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才明白,能“吹”的意义!

04

部分同学和部分老师合影

说到古汉语老师,她的课堂真如这学科性质一样,深邃而枯燥。

每堂课都是抄笔记——她一直在念,我们一直在抄,一直在埋头苦抄。以至我今天不得不追问:今天颈椎病和肩周炎估计是不是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全班同学真是苦不堪言,最可怜还得数我。

一到上古汉语课,大家都是奋力争抢后排的座位,我是因为营养不良,憋不住要上卫生间,所以自己的黄金位置经常被人霸占,就只好硬着头皮坐在前排。那里又正好处在老师的无死角监控范围,我的一举一动根本不能逃出她的法眼,从始至终都被她死死盯住,感觉那眼神是为我而生,伸伸懒腰都要遭到“温馨提示”。

最终我的考试也顺利过关。以致于后来有同学调侃说老师对我“情有独钟”(其实,在前面我也介绍过,古汉语老师喜欢看我打球,碰到我打比赛时,她总让她先生跟我单独指导)。正因如此,我的古汉语基础在那时打得相对扎实,为后来的教学赢得了宝贵的优势......

05

没有老师指导时,我们多数时间就泡在图书馆。一方面真为了多学点东西,另一方面也为了欣赏那里看书的“人”。如果没有了立足之地,我们就干脆把图书馆搬到宿舍,躲进小楼“古今中外”“三国红楼”读它个酣畅淋漓,哪管它寒窗之外冬夏与春秋... ...

(未完待续)


作者,李云华,微言朋友,镇雄县罗坎镇大庙村人,2003年毕业于昭通师专中文系,现任教于镇雄县罗坎中学。

点文后“阅读原文”看《我读书的日子(八)》

微言之滇
微言者,人微言轻处,见微知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