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类最具人气微信平台!
读者可在本文最右下方进行评论!
课程名称: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开设于2011年,是胡淮北、山翀两位教师在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开设的表演课程,是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在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方面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掌握中国古典舞双人舞的基本动作、技术技巧、表演风格和情感表达方法,为未来的舞蹈表演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主讲教师胡淮北,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兼中国古典舞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安徽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艺术基金、北京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编创舞剧《井冈井冈》《东坡海南》,舞蹈《运河船工》《提线木偶》《稚水微澜》等。主演舞剧《干将莫邪》《深圳故事》《大梦敦煌》《二泉映月》等作品20余部,其中《干将莫邪》获第九届“文华表演奖”。所编作品分别获第九届北京文学艺术奖,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当代舞奖,北京市文联原创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第九届、第十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编创一等奖。
主讲教师山翀,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委员、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行业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和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首届“荷花杯”全国舞蹈比赛表演金奖,第二届“荷花杯”舞剧、舞蹈诗比赛最佳女主角表演奖,首届全国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金奖和最受观众喜爱演员奖,首届国际“德尔斐”艺术大赛“特别艺术成就大奖”。主演大型舞剧《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雷雨》《红楼梦》《原野》《青春祭》《雷雨》《吕梁英雄传》《月上贺兰》等30余部。
舞·师说
2024年6月25日,中国古典舞系组织召开《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教学研讨会。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庞丹、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军、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人文学院院长李馨、中国古典舞系副主任汪子涵,中国古典舞系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史敏、专业教研室主任欧思维、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夏维家、汉唐古典舞教研室副主任佐果,以及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汪冽,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叶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杨奕,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党总支书记孙晓娟,国家一级演员、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教授武巍峰等专家参会。会议由中国古典舞系副主任汪子涵主持。
中国舞党总支书记兼中国古典舞系主任胡淮北教授:
在北京舞蹈学院开启下一个70年的征途中,中国古典舞专业课程的建构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构建一套既完整又高效的舞蹈表演课程体系成为了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舞蹈表演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开展探索与研究,对培育顶尖舞蹈表演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质上讲,《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是以双人舞训练为媒介,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舞独特的情感基调之中,旨在通过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以“韵”为核心,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核心聚焦于“如何借助双人舞的舞蹈形式,有效提升中国古典舞专业学生的表演能力”。在梳理《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教程的过程中,我们需从“表现什么”与“如何表现”这两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与积极的实践探索,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山翀老师:
本堂课的授课模式区别于中国古典舞专业中其他训练课程的传统方式。它以课例剧目作为切入点,展开学生对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训练以及人物角色互换的演练,有意识地规避了常见的组合式教学,积极探索舞蹈表演训练的新途径。整个教学过程紧密围绕“双人舞”与“舞蹈表演”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因此,我们在教授《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时,并未沿袭教授剧目课的旧有模式,而是致力于在遵循传统审美标准及舞种风格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典型形象”背后的“个性化心理”,进而塑造出别具一格、不同于以往的角色形象。
教育学院院长庞丹教授: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是中国古典舞系在10多年前开始创建的一门新课程,胡淮北和山翀两位主讲教师凭借自己深厚的双人舞表演功底,针对课程建设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提炼规律、总结方法,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与教法,形成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特色的双人舞表演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古典舞表演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希望在未来的探索中能进一步加强双人舞技术的训练,做到表演和技术并重,为中国古典舞表演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典舞系张军教授: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聚焦于双人舞技术与情感表达的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人物关系和角色塑造展开教学与探究。课程贯彻了“以情带动、以言促表”的理念,将抽象的文学语言具化为生动的舞蹈动作,使观众在视觉享受中感受到深层的情感共鸣。通过此次展示,我们不仅看到任课教师对表演关系的深刻理解与实践积累,而且通过抓住人物关系,达到了塑造角色的效果。该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二度创作能力,实现了古典舞双人舞课从无到有的质的跨越。
中国古典舞系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史敏教授:
本次课程在双人舞教学上,强调了学生对真实情感的深入捕捉与表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练习舞蹈动作,更是在学习如何通过双人舞来讲述一个故事,传达一种情感,使得每一次的舞蹈都充满了生命力。同时,课程也深入探讨了双人舞的民族性问题,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将民族元素融入到双人舞中,使其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内涵。这次课程让我们对双人舞有了全新认识,让演员和师生更加注重舞蹈的情感表达和蕴含的文化内涵。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汪洌:
双人舞表演在舞蹈表演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情感与故事的生动诠释。课程强调了双人舞在托、举、拉、拽等动作基础上,展现舞者身体素质与舞蹈功底的技术要求。《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应立足于中国古典舞自身的学科特性,紧扣学科审美与文化。两位老师将自身宝贵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可借鉴的教学理论,总结出一套系统化、民族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提高了课程的系统性、可推广性,提升了学生的表演水平和艺术感悟力。该课程对于培养中国古典舞高精尖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人文学院院长李馨副教授:
首先,两位教师从多年的舞蹈表演实践中萃取了具有卓越教学价值的内容,精心总结了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的宝贵经验,并将其巧妙融入课程设计中。其次,双人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乃是情感交流的高级形态,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精心设计了多种双人舞的把位与配合方式,运用层层递进的双人舞技法规律,助力学生精准掌握中国式双人舞的内在规律,极大地丰富了双人舞的表现力,也对舞者的技巧运用与情感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最后,教师持续丰富课程建设,全力实现中国古典舞表演人才多角度、多层面的培养内容,此举值得高度肯定。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叶波教授:
中国古典舞由元素到短句、到作品,最终达到最高形式的舞剧,双人舞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古典舞双人舞像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榫卯”结构,强调人物表演与技巧的咬合关系,丝丝入扣。随着舞蹈艺术呈现的多样性,双人舞课程在男女双人舞基础上,可以增加女子双人舞、男子双人舞等内容,也可以借鉴其他舞种的手段与方法,使我们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而多彩。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杨奕:
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学生在向演员的身份转换过程中,会变得更从容、更准确。该课程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民族性定位出发,使双人舞演员做到为剧服务,为人物塑造和叙事表达服务,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舞蹈表演能力。希望在今后的课程内容设计上,教师能逐步增加由双人舞到多人舞的训练,使课程更加完善,创建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民族性的双人舞课程。
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党总支书记孙晓娟: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实践,它不仅为舞蹈教育同行提供了示范和引领,而且通过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的机会。两位教师将他们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系。该课程的核心在于角色认知的建立,通过把位衔接、力量流动与情感关系、心理语言三个维度的教学,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双人舞的精髓。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能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为这门课程的完善与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一级演员、首都师范大学舞蹈系武巍峰教授:
《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丰富了舞蹈表演教学种类,而且通过角色认知和技术训练,深化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课程在促进舞蹈艺术独立发展方面展现出开创性意义,尤其在提升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和审美表达上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通过梳理表演经验,以双人舞优秀案例为核心,注重情境化、性格化、形象化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起了角色认知,心理语言也得以具体落实,实现了表演的无限性和想象的无限性。在课程建设上,教师需要加强体系化、层级性建设,增加展示环节。
中国古典舞系专业教研室主任欧思维副教授:
这个课程的价值在于三点,分别是:他人、真实、想象。他人就是在排练独舞的时候,演员更多的训练是关注自身,对外部空间没有感知,所以需要更多的启发演员,让演员建立“他人”的概念;真实就是演员要在舞蹈中展现出动作的质感和对细节的把握,使表演动作之上,表达出更高级、更生活、更自然的一面;前面这两者全部基于演员想象力的调动,一切都蕴含在非常细节的舞蹈语言或动作当中,教师需要不断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来表达作品。
中国古典舞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夏维家副教授:
中国古典舞表演专业的教师始终在思考舞蹈教学与舞台表演的有效衔接,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都将重点放在启发本科生对舞台表演的深度理解上,使学生能够自我探究肢体表达背后的含义与目的,把握作品表演的外化与内核,最终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学生可以通过本门课程对双人空间、情感表达、气息配合以及把位技术等多方面表演元素进行学习。期待本门课程的后续提高和完善,比如在高年级的双人舞教学中加大复合技法难度以及把位与情感表达的配合等。
中国古典舞系汉唐古典舞教研室副主任佐果副教授:
此课程价值不仅限于传授技艺,更借助双人舞深度展现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成功地将哲学意趣与技艺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通过详尽地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掌握了运用身体语言诠释情感的方法,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课程还着重强调了双人舞演员之间的配合与默契,在双人舞的互动环节,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动作的准确,还需学会倾听与回应舞伴,从而在舞蹈中展现和谐统一的美感。该课程以情感为指引,有效引导学生感知“真、善、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编创能力,提升了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研讨会以《中国古典舞双人舞表演》课程为切入点,汇聚中国古典舞系的专业教师与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课程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关于舞蹈与表演的深度探索。中国古典舞系将以此次公开课和研讨会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双人舞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双人舞表演中的无限可能,为中国古典舞领域培养更多“会表演、会跳舞”的杰出人才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请在右下角给我们点个
每天为大家带来最新的舞蹈资讯
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微信】dancecn 或搜索“舞蹈中国”
【微博】@舞蹈中国网(新浪及腾讯)
【官网】www.dance-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