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一共有3个快递驿站。去年开始,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
最早的那家,老板把一半的面积拿出来,卖鸡蛋、蔬菜,还有零食。
还有一家,搞起社区团购。
现在还本本分分专心做驿站的,只剩一家了。
和几个朋友聊了下,还真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有驿站兼做家政服务中介的。
几年前,快递驿站尤其是那些在大学校园,或是写字楼附近开驿站的,赶上电商节前后,日入千元那是稀松平常。
现在,快递驿站还是门好生意吗?
在过去20年,随着电商产业的快速崛起,我国的快递产业,也随之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时至今日,我国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快递发出,它们经由五百万快递员之手,被配送至数十万家末端驿站,最终由消费者凭取件码拿到手中。
那么作为解决快递“最后100米”的关键存在,快递驿站到底赚不赚钱?
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快递驿站的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去快递驿站取件,只需扫个码即可出库,不用额外付费用。
那么快递驿站到底靠什么赚钱?
自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过这里的“羊”并非取件人,而是快递公司与快递员。
一般来说,快递驿站运作的大致模式是,先与快递公司签订协议,而后由快递员可以将快递投送至快递站,每投放一个快递,便需要缴纳0.25-0.5元不等的“暂存费”。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快递员的单件收入,但投递效率却因此而提高。
据快递员介绍,之前每天最多投放100个件,但有了快递站以后,每天最多能送300多个件,整体的收入不降反增。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快递驿站能赚多少钱呢?更多的是与件数挂钩。
据报道显示,在2020年前后,快递驿站快速扩张的阶段,在官方的补贴下,快递驿站每入库一个件,能够拿到0.5-0.7元不等的佣金。
假设在一个拥有3000人的小区里,每天入库100-200件是比较差的情况,300-500件为正常,600-700件为旺季单量。
我们就按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情况来计算,每天500件来算,0.6元一件,这样每天快递代收的收入约为3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在顾客的退货需求下,驿站往往还有代寄的业务,每单利润在2-6元之间,我们按每单4元,每天20单来计算,寄件收入约为80元。
这么算下来,在正常经营状况下,驿站每天的收入约为300+80=380元,每月的收入就是30*380=11400元。
要注意,以上这套计算公式仅仅适用于日常,在618、双11等重大电商节前后,快递的数量将大幅增加。
2020年,在媒体采访中曾提及,某普通小区快递驿站日常的快递入库只有400-500件,但在双11期间,每日入库的快递可达1400多件,翻了近乎三倍。
有些规模大的小区,还能更多。
在这种新闻的宣传报道下,又叠加了各大驿站品牌的卖力宣传,在2020年前后,快递驿站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加盟潮”。
据新闻报道,位于上海的某小区,居民数量不过只有千余人,但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竟然入驻了4个品牌的快递柜,还有2家快递驿站。
诸如此类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据某国内快递驿站巨头曾公开表示,在整个2020年,全国已有100万人提报了驿站加盟申请,不可谓不夸张。
但随着驿站规模的快速扩张,随之而来的,便是所有行业都会面临的“通病”,那就是“内卷”。
快递驿站“内卷”也是毫不含糊。
首先体现在“入库件数”上面。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同一个小区,之前只有一家或两家在分蛋糕,现在突然变成了三家四家甚至更多,每个驿站的入库件数自然就变少了,营收自然就变少了。
其次,驿站的“内卷”还体现在“入库价格”上面。
在媒体采访中,驿站老板表示,为了抢生意,各驿站品牌之间也在打“价格战”,快递入库的价格也从巅峰时期的5-7毛,下降至如今的2-3毛,几乎拦腰折断。
在赚得越来越少的基础上,立足于成本端出发,想要经营一家快递驿站,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首先是房租,基于城市不同,成本自然也不同,二三线城市2000元左右应该就够,一线可能要更高,但同样的,单价也会相应更高些。
除此以外,货架、出库机、巴枪、消防、监控等前期投入,也要在2万-3万元左右。
品牌的加盟费在3000-10000元之间不等,缴纳加盟费的同时,还要缴纳5000元左右的保证金,用作出现矛盾纠纷时品牌方对消费者的补偿。
淘宝上的快递出件机,最便宜的也要2000块左右
在这些的基础之上,快递入站后给取件人发送的短信,每条在3-5分之间,这个成本也是要算在驿站头上的,长期计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随着“内卷”的持续,驿站入库的件数越来越少,入库的价格也越来越低,驿站的利润也一再被摊平,久而久之,自然成为了老板们心头的“不能承受之重”。
快递驿站赚的多少,其实与其上游的动作有着密切关联,而快递产业的长期价格战,是导致下游收入一降再降的重要原因。
在2019年,快递行业内曾掀起过一场令人咋舌的“价格战”。
2019年春节刚过,中通便率先打出了“第一枪”,将义乌的快递由4.2元压低至最低1.2元发往全国,挑起了价格战的序幕。
5月,顺丰也加入战场,推出了“特惠专配服务”,价格最低至3-4元一单,随后通达系也纷纷宣布降价,整个市场陷入一片厮杀。
6月,申通加入了战场,开出了每单8毛的史低价格,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彻底杀死了这场比赛。
大混战维持了仅1个月,7月底,各家快递公司代表纷纷来到了义乌谈判,这场“内卷竞赛”才最终画上了休止符。
时间过去了5年,快递价格战早已被人们淡忘,但其产生的余波,依旧对现在的快递产业造成着深远影响。
2020年,在这场价格战的余波、以及新一代“卷王”极兔的横空出世下,我国快递平均每单收入的降幅达到了10%。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11-2021年,快递行业的平均单价已经由24.57元下降至10.21元,单价降幅超过60%。
不过,单价下降,快递公司还是有办法的:只要市场的总体业务量在增加,即使单价降低了,只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营收甚至是利润就能增加。
对于这一点,从财报上便可以体现出来。
据2024年Q3财报显示,顺丰前三季度营收达2068亿元,同比增长9.44%,归母净利润达76.2亿,同比增长35%。
而作为国内快递元老的“三通一达”,也迎来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 申通快递Q3营收为119.22亿元,同比增长16.31%,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7761%;
● 中通快递Q3营收为106.8亿元,同比增长17.6%,归母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增长2%;
● 圆通速递Q3营收为168.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18.1%。
● 韵达股份Q3营收为122.6亿元,同比增长8.8%,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88.4%。
但总有人会受伤,在快递体系中不是别人,正是:驿站老板。
虽然上游的快递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处在下游的快递员与快递驿站,并不处在这一套受益体系中。
他们的收入与快递数量与快递单价成正比,在区位的局限下,除非是大型电商节,否则很难在派件数量上突破阈值。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存在并不为上游的快递公司直接产生价值,而是属于快递公司的“成本”。
在上游的“价格战”中,驿站议价权太弱了,只能在“温水煮青蛙”中被慢慢吃掉利润。
上游价格战的持续,在盘剥下游的利润,而驿站之间也在相互竞争,因此在这场大战过后,有许多玩家退出了游戏,尚在经营的,利润也被压得非常低。
在采访当中,某位老板按着计算机表示,哪怕回头小区里再来一家驿站,撬走他的所有业务,把收件和寄件业务每天拉满,扣除了一月4000的成本,每年也就纯赚五万多。
而赚到这五万元的代价,是全年无休,都不敢头疼脑热的生活。
换作是你,你会做么?
在入账越来越少的同时,罚单也是让驿站老板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自打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没有得到消费者允许,不允许将快递放进快递站,这给驿站老板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2024年3月实施的最新快递市场管理办法
因为很多快递员图省事,在没有与消费者沟通前提下,就把快递存进了驿站,遇到脾气不好的消费者,就难免会吃到投诉,少则几百单,动辄上千块,确实吃不消。
迫于成本压力也好,还是因为这种种琐碎而心累,2024年,有越来越多的老板退出了这个赛道。
但作为解决快递“最后100米”的核心参与者,居民已经养成了去驿站取快递的习惯,作为民生的刚性需求,快递驿站绝对不会消失。
但面对蒸蒸日上的快递产业,以及产业内部利益分配不均的现状,快递驿站究竟该怎样做到更好地生存?
从产业视角来看,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其实快递产业的“内卷”,决策层也早已发现。
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快递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性’恶性竞争”。
随后,国家邮政局再次召开了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的专题会议,并邀请到9大快递企业代表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建设新的市场秩序。
国家带头整顿快递业的“内卷”秩序
在共识的达成下,浙江、广东的多家快递企业宣布涨价,寄件涨价涨幅在0.4元到0.6元不等,收件价格也上涨了0.05元到0.2元不等。
但快递驿站还没那么快感受到暖意。
设置快递驿站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快递员的工作量,提高派单效率,但这部分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转化成快递驿站的超额收益,长期经营的动力自然会减弱。
因此,基于产业层面,快递驿站的定位确实有点尴尬,很难找到营收的突破口。但也有不少老板想开了:既然业务层面无法突破,那就借用外部力量打开营收局限。
比如,现在有很多快递驿站转型做了社区服务,或是转型做了超市,基于居民取快递的刚性需求,自然为店面带来了天然的流量,无论是卖点日常用品、瓜果蔬菜,还是提供干洗服务、刷鞋服务,都能为店铺带来额外的营收。
所以,你家小区快递驿站开始卖菜也就不奇怪了。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