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农村公路在民生保障、物流运输、产业发展上齐发力,让“四好农村路”成为改善群众出行、提升生活品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群众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和发展大道。
以路便民,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
采用公车公营,实现科学运营。市人民政府组建专业运输公司,进行镇村公交试点,陆续投放86辆公交客车,开通了36条农村公交线路,所有车辆实行公车公营,统一管理。配备先进的智能管理监控平台,车辆统一安装智能支付系统及北斗星定位装置,实现运营调度、收费结算、安全管理智能实时化。
加大政策扶持,降低出行成本。我市按照“兜底补偿,保有微利”的原则核定镇村公交票价,全域实行票价下浮30%、“四类人员”免票政策。市财政每年用于镇村公交及城市公交运营政策性和福利性补贴达2500余万元,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路构网,发展“客货邮”深度融合模式
顶层设计,建立农村物流运输体系。编制《德兴市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公路货运站场、邮政公司、供销合作社和物流企业联盟为主体,快递企业为补充、各种运输为支撑、城乡配送网络为基础”的物流体系。按照分拣自动化、信息标准化、车辆机动化、管理科学化,采取定点、定时、定线,运价统一、费用统一、配送统一、政府补贴统一的“三定四统一”模式,快递物流直达村级网点,有效破解了快递进村难的问题。
一站多能,功能集约实现物流增效。市级层面,投入6000余万元建设4000余平米的仓储中心,并投资300余万元购置目前国内较先进的自动分拣流水线,引进中通、圆通、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入驻,提高城乡配送能力;乡级层面,升级改造11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完善客运、小件快运、物流配送、商超等功能;村级层面,整合农村电子商务站、快递服务站、供销社服务站等资源,全面覆盖全市76个行政村,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定制路线,构建路网保障货畅其流。目前,我市设立9条农村物流配送线路,40条农村客货邮班线,打造4个客货邮示范站点,融合改造59个农村客货邮融合服务站,引入特色农产品展销功能,构建“邮政+快递+物流+特色农业+电商”农村物流大格局,搭建农产品上行通道。当前,我市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已100%通达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通达自然村。
以路带产,经济效益唱主角
“农村公路+农业”打造“致富路”。得益于农村路网建设,全省首个A类盒马村数字农业示范园、中耕现代化育秧中心、荣兴苗木等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德兴。农村交通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区域特色农产品销售。例如,银城街道瓦窑前大桥的建成,为银城街道、香屯街道的果蔬、油菜等种养殖产业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各类特色农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农产品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农村公路+电商”打造“畅销路”。近年来,在农村公路的支撑下,新岗山镇体泉村发展成现在的布艺门帘集聚地,吸引了628家淘宝店铺入驻,成为闻名中外的“江西第一淘宝村”,形成涵盖“织、染、印、成品、研发、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全村1100余人就业。布艺门帘已经成为新岗山镇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日均发货1000多单,电商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
“农村公路+文旅”打造“风景路”。高标准打造X126双古线“一号公路”,打通龙头山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源桥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隐石头部落”与外界连接通道,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公路将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江村、楼上楼、青舍里等特色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片成网,有效带动了我市矿山游、康养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乡村公路成为了沿线群众的致富路。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我市将公路建设主动融入当地的产业、物流、环境、特色经济的大生态体系中,让一条条农村公路串联“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成为一条条“有颜值又有产值”共同富裕路。
制 作丨周欣格
编 辑丨王林俊
审 核丨王进保
监 制丨程建华 叶锡春
投稿邮箱丨2285541927@qq.com
广告热线丨13576378015、13879332069
新闻通联丨13767373429、18107030370(廖培根)
德兴市融媒体中心声明: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