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通常很难治愈,但是早期癌症治好的概率很高,发现、干预越早,治好的概率越高。武汉疾控特推出1+X肿瘤早筛项目,其中“1”是指一个泛癌指标—胸苷激酶(TK1)检测,“X”是指多个常见癌症的特异性检测。1+X模式是指通过TK1检测筛查出肿瘤高风险者,然后对这些高风险者进行各种高发癌症(如肺癌、肝癌、胃癌、肠癌等)的针对性筛查,以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胃癌早筛。
胃癌早筛的重要性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3位。胃癌的生存率与胃癌的进展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将疾病控制在早期胃癌之前的任一阶段,并加以干预及定期复查,能够很好地预防胃癌的发生。
那究竟,什么在影响我们的胃部健康?哪些人群应该特别关注胃癌筛查?又有哪些有效的筛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呢?
胃部健康的敌人
现代生活中的许多因素可能对胃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五大危险因素,你中招了吗?
1
饮食习惯
○ 高盐高脂肪食物:频繁摄入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如快餐、腌制食品,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部不适及胃炎的风险。
○ 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这些食品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 不规律饮食:经常跳过餐、暴饮暴食等不规律饮食习惯,会对胃部造成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炎。
2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病原菌,它可以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早期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部疾病的风险。
3
生活方式
○ 吸烟:吸烟不仅增加胃癌的风险,还会加重胃部不适,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健康。
○ 酗酒:过度饮酒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
○ 压力和焦虑: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可能引发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
4
药物使用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胃溃疡或胃出血。
○ 其他药物: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对胃部健康产生影响,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固醇等。
5
胃部疾病
○ 胃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会导致胃部不适、消化问题,甚至发展成胃溃疡。
○ 胃溃疡:胃部的溃疡性病变,会导致胃痛、消化不良,严重时需要医疗干预。
○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到食管,可能引发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哪些人是胃癌筛查人群呢
早期胃癌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或无明显症状,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怎么筛查?
病理活检是检测是否发生胃癌的金标准,但胃癌的筛查还有以下能适用于大范围人群、无创伤或小创伤、简便可靠、费用低廉的筛查手段:
1
血清胃蛋白酶原(PG):PG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型,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同时血清PGⅠ和(或)PGⅠ与PGⅡ比值(PGR)水平下降可用于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
2
血清胃泌素17(G-17):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也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3
血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检测:Hp为人类胃癌Ⅰ类致癌原,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Hp感染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Hp抗体检测及尿素呼气试验(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
4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CA-724、CA-199等),但同上述指标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其筛查的准确性。
5
miRNA标志物检测:对人体外周血中与胃癌相关的miRNA标志物组合表达量进行分析,最终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计算得出每位受检者的胃癌风险评分。
5
内镜筛查:包括电子内镜、磁控胶囊胃镜、高清内镜精查等。上消化道钡餐筛查因其阳性率低,且X射线具有放射性,不推荐用于胃癌筛查。
内容来源:武汉疾控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