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泰APP下载后,可以看到非常简洁的界面,类似于早期智能机的风格。在APP上可以听蒙语或者汉语课程。我还挺喜欢这个Slogan的,遇见便是幸福。遇见过就好,哪怕不一定能再见到。课程分为上午场,下午场,随时听和免费体验课。上午场下午场的收费是9元,随时听的课程是12元。这两种课程的区别是随时听课程在购买后24小时内可以“随时听”,而上下午场的课程只能在8:00-11:30/13:30-17:00收听,过时就听不了了。比如这几天,纳老师在鄂多克前旗现场做讲座课程,那么APP上的直播费用就是28元,略高于平时的上下午课程。现场课有视频,但是会把患者汇报的图像切掉,只保留声音。
哦,对了,每天会有一个免费案例,不需要付费就可以收听。几年前,研究APP的时候,我发现一个让我这个做运营“匪夷所思”的功能,叫“套餐购买”。
大部分使用者是老年人,每次操作付款会很麻烦,所以套餐购买可以方便老年人使用,包括子女给老人买套餐,其实就可以省去一次次让老人付款的环节。包括APP的整体设计这么“复古”,其实也是为了老年人使用。毕竟养生园在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地方,作为补充,各地会有一些合作的医院和诊所,提供会议室/放映厅来播放视频课程。我看了下,除了内蒙地区,联盟的医院/诊所遍布新疆(多地),青海(多地),甘肃(多地),浙江(杭州和乌镇),黑龙江(哈尔滨),海南(三亚),山东(威海),北京,上海,陕西(榆林),辽宁(阜新)。
回来后,我就去上海的联盟诊所转了一圈。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以后有机会讲。
哦,对了,如果入住养生园,看课程的费用是包括在每天的费用里的,但是各地的联盟医院,现场视频课程的费用一般是54元/场,各地可能因为情况不同会有浮动。
养生园每天的课程,如果是非入住养生园的人员来观看,会在门口刷卡,所以每当我坐在后排,就会经常听到刷卡机器的声音,“您已消费54元”。健康城以我的粗浅理解,是养生园的高级版,坐落在鄂尔多斯市,离高铁站不远。应该最近才开业,具体运营情况不是很清楚。只是听养生园的胖友们传说,投资特别大,设施特别好,食堂特别多。
鄂多克前旗养生园的消费不算高,最低每天180元的消费水平在我看来已经很实惠了。不过周围的民宿据说只收30元/床/一晚,加上听课的54元,自己煮饭,应该还可以省下不少钱。
除了快递(比包邮区慢一点),园区还可以叫美团,临时急需点什么,还是很方便的。但是,最最主要的物资保障来自每周四的“集市”。
据说这个集市以前不在养生园门口,但是因为养生园的需求旺盛,就搬到这里来了,真是很方便。我也有幸赶了一次集。养生园旁边的这个集市,周四那天从早到晚都有,会热闹一整天。就像中秋节那次我请大家猜这堆水果多少钱,就是赶集的成果。
集市上真是什么都有,从蔬菜瓜果到牛羊肉,从生活用品到盆栽植物,可以满足日常的所有需求。而且当地的消费水平决定了价格,以上海的物价水平来看,真的不算贵。有好些新鲜的玩意汉地都没见过,比如这种又厚又大的饼。
养生园的人买的最多的是水果,其次就是蔬菜。哦,对了,每个房间都有冰箱,可以存储一周的食物。有些房间是有厨房的,可以自己烧吃的,住宿费可以不含三餐,这样挂门卡的带子颜色就不一样(全看带子颜色去食堂讨饭吃哦)。
来养生园之前,我以为这里绝大部分是老阿姨,但是来了后发现男女比例可能达到3:7(男人一般都是女人带来的)。
关于养生园的年龄比例,目测约80%是50岁以上,30-50岁的年龄段可能约占18%,剩下的有小婴儿,学龄前儿童,以及各种特殊情况。
(以上仅是猜测,无数据支持。)
临床上,老年人这个群体,咳咳,相当的特殊,咳咳,懂的都懂。大家就想象下搞定自己的父母是有多难,这里面不仅是年龄的代沟问题,更是认知问题。
来养生园的这群老人和看手机文章就信的那群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关键是看能不能对病情起到缓解作用。大部分人的甄别能力有限,而脑子里就是要充满一些东西,与其是手机文章,还不如。。。对吧。。。
每个人都走着自认为正确的路,被其他人视作异类,就像最近卖房炒股和买房入市的人一样,在房产交易中心他们擦肩而过,内心互相问候一声,哼哼,看谁笑到最后。
鄂多克旗养生园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养生园对面就是巨大无比的鄂尔多斯圣火公园。从地图上,至少有8个养生园那么大。关键是,这么缺水的内蒙,圣火公园绿植密布,有好几个小湖泊,九月繁华盛开,让人恍惚觉得回到江南。下面右图是这里的灌溉方式,水管精准铺到每棵树下,方便“饮用”。
于是,下午的闲暇时光,养生园的叔叔阿姨就会来公园遛弯。我尤其喜欢公园里的桦树林,小风吹过,树叶发出哗哗的声音,听着朴树的那首歌,觉得天人合一不过如此吧。和阿吉泰认识的好几个朋友,在白桦林里闲荡,聊聊各自的过往,偶尔来了兴致,在沙土地上挖冒出头的蘑菇。
比如在“是否为他人着想”这个维度,来这的人多是两个极端,比如从机场来这拼车的两个阿姨,就是完全不为他人着想的那种,还有在食堂拼命往前挤的那些也是这类;而我后来聊的这几位又都是另外一个极端,太为别人着想。嗯,既然她们会喜欢我,我也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了,都是镜子,看到自己。纳老师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阿吉泰现在最缺的是“人才”,家族式的发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从每次现场讲座的标题就可见一斑。整个阿吉泰在黑暗森林里摸索前行,稍有不慎就容易走偏掉坑。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阿吉泰,除了阿吉泰APP这种最便捷的方式,喜马拉雅上的有声书《给世界一个惊喜》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记录了纳老师怎么从最初学蒙医,从医院辞职,帮哥哥做旅馆,开始开诊,患者越来越多,探索健康讲座方式这一路走来的整个过程。
写第一篇的时候,就有朋友急不可耐的私信我,要我总结下阿吉泰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的节奏,可能已经没有人愿意读细(luo)腻(suo)的文字,直接给结论可能才是最节约大家时间的方式。好吧,我想我心里已经了了分明了,但是不是我不想说,真的没法说(见第一篇),我只能在这表达一些大家能理解的点:
4,环境:养生园的环境单纯,作息规律,远离原本致病的环境原因(人和事),饮食简单偏素食,晚上吃的也比较少。
据说早年纳老师也是看到患者间的交流能够促进病情好转,才想到这种方式。让恢复的患者上台讲,告诉更多人治疗的经验和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其他病患的信心,渐渐演变成这么比较大规模的现场汇报形式。听上去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其实也不简单。中国历史上有过多位先人做类似的事情,大家可以去搜索,王善人,刘善人。这几年南方也有人曾经尝试做过类似的事情,但是没有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才成就了今天的阿吉泰。今年的9月的内蒙,一反常态,经常下雨。
阴天有点多,就显得阳光特别宝贵。
还是阳光多一点好。
这篇搁置了蛮久才写,写的时候也很克制。我尽量用客观的描述来告诉你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如果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你能看懂我在说什么,那就值得了。
知见越多,我们的接收器就越不灵敏,混混沌沌活在这世间,做NPC。。。
在阿吉泰的最后一天,天气很好,听着课,一束阳光从大厅的侧窗照进来。光柱里的尘埃在做布朗运动,伴着悠扬的蒙古音乐,我有点出神。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正徐徐在我眼前展开,心里泛起那种淡淡的喜悦,就像湖面略过几道涟漪,然后又恢复了平静,继续反射太阳耀眼的光芒。
谢谢各位亲,追跟那么久,我也是花了极大的心力在写这几篇。。。因为我觉得哪怕有一个人看懂了,也值得。
故事应该还没有结束,剧本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