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向长辈们表达敬意和感激,更要关注他们的健康。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保持活力,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为您科普中老年人冬季的疾病与预防知识
冬季常见疾病——冠心病
警惕心肌梗死
统计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平均年龄男性65.5岁,女性69.4岁。冬季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占全年的50%左右,11月-3月为发病的高峰期。
●寒冷的刺激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引起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直至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生时最突出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坐下来休息,疼痛不能缓解。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也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送病员到附近医疗单位救治。
预防心肌梗死的措施
1、防寒保暖。随气候变化增添衣服,穿厚的袜和保暖性好的鞋,脚受凉也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2、医嘱服药。如:硝酸酯类药、他汀类药、阿司匹林及舒服宁,并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
3、饮食调养。饮食以新鲜蔬菜、鱼、禽、蛋、瘦肉为主,辅以豆制品和奶制品,热量要低一点。
4、适量运动。运动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是预防冠心病的良方。
常见疾病——脑出血(中风)
寒冷刺激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收缩,促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冬季脑出血发生率比较高。
●高血压控制不好是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情绪激动
●大便过度用力
●过度劳累
●不按规定服药
病人常有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神志昏迷,一侧肢体瘫痪,一侧肢体感觉障碍,一侧视力偏盲,这就是通常叫做“三偏”症状。控制血压,在冬季,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通常有所升高,降压药应遵医嘱相应加量,用药要注意个体化,万万不能千篇一律。
●注意保暖,除全身添加衣服外,应头戴帽子,注意头部保暖。
●稳定情绪,结合劳逸
●少食脂盐,通畅大便
常见疾病——跌倒
老年人因为跌跤而造成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质疏松。
●行动不灵活,视力不佳。
●反应迟钝,遇到紧急情况,不能保证身体平衡,或是道路不平整,或是道路较滑,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
●人老了,骨质容易疏松,特别是更年期妇女。年纪越大,跌跤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
衣着舒适,小心行走,补钙用药,老年人应多食含钙食品,如奶制品(牛奶、乳酪等)、豆制品等,坚持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必要时可选用降钙素(如鲑降钙素)。
常见疾病——肺炎
老年人在天冷时多为先有感冒,若不及时诊治,在感冒基础上,很快合并细菌感染,容易发生肺炎。发病时症状不典型,可以不发热或只有低热、咳嗽少、痰不多、无胸痛。也可以突然畏寒、发热、神志不清、呼吸快,每分钟可达30次以上,血压下降,可低于90/60mmHg,病情危重,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保暖;晨练等太阳出来后。
●不与感冒、肺炎病人接触,预防传染。
●发生感冒时应及时治疗,万万不能挺一挺,老年人挺不得。
●对老年人或其他易感人群,可接种多价肺炎球菌疫苗,多价绿脓杆菌疫苗及服用泛服舒(多种细菌的代谢产物),来提高免疫力,预防肺炎。另外维生素E也可增强免疫力、抗衰老,中老年朋友们可适量服用。
老年人的体质特点:躺着睡不着,坐着睡着了;健忘;失眠;耳背……属于自然的衰老现象。从中医讲,肝肾亏虚可以说是老年人的一个基本体质特征。
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虫兽藏匿,万物生机潜伏,处于收藏状态。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老年人的养生原则:补肝肾,健脾胃。
中医素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之说。因此,老年人的日常膳食要注意温补肾阳,补血养精,通脉活络为宜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高蛋白质的食品;多食用牛、羊等温热食物和含多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以防皮肤干燥,并可滋润脏器,增进食欲,驱寒保暖。
冬季多阴霾,雾湿寒冷,极易导致情绪低落,心境不佳。老年人应保持乐观情绪,精神愉快。而冬季则是自然界阴盛阳衰之季。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使意志安宁、心境恬静。
打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积极适当的运动锻炼。冬季老年人的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头暖,背暖,足暖)。
供稿:老年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