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些地名,源自吴越春秋

时事   2024-11-04 07:04   江苏  

201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正式确认,木渎、胥口一带山间盆地内,曾经存在过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城址,是当时我国发现的最大春秋时期城址。木渎春秋古城遗址东西长约6820米,南北长约6728米,总面积约24.79平方公里,基本包括了胥口全境及部分木渎、穹窿山风景区。通过考古,目前这一城址已确定了五峰遗址、廖里遗址、合丰遗址、新峰遗址等四处遗址,以及200余处土墩。木渎春秋古城遗址,曾被列入201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木渎、胥口境内,有大量源自春秋时期的老地名,见诸史志,可以申证考古发现,如二妃庙、二妃墓、拜将台、姑苏台、教场山、胥山、胥湖、胥江、采香泾、伍子胥墓、胥王庙、炙鱼桥、南宫塘、舟山、郑旦墓等,有些地名甚至迄今仍在使用。


木渎古镇。钱国强摄(视觉苏州供图)


姑苏台是吴国强大的象征,可以说是当时的地标建筑。在唐代《吴地记》中就有记载:“姑苏台,在吴县西南三十五里,阖闾造,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三百丈,望见三百里外,作九曲路以登之。”


郑旦是历史上一位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郑旦好剑,性格刚烈。但多年来,西施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郑旦呢,倒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其实,在当时吴越争霸中,郑旦与西施一样,担负了同样的使命,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她们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香山小志》云:“周吴王阖闾妃郑旦墓,在黄茅山。道光间,先大父芝峰公清明游法华山,得断碣两块,一郑字缺其半,一旦字完好,笔致古朴,类古篆。《太湖备考》:黄茅山,有吴王爱姬墓。即此。”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香山西首小石桥原名炙鱼桥,系专诸学炙鱼的地方。《香山小志》:“中和桥,跨南宫塘。《吴越春秋》:专诸去从太湖学炙鱼,即此地也,故一名炙鱼桥。今俗呼捉鱼,讹。”


蒋墩山,有人又叫将登山、教场山,当地群众称为教场里,即孙武操练女兵的地方。《香山小志》:“《吴越春秋》孙武为吴王阖闾教宫女战,斩二宠姬。按即教场山。二妃庙即二宠姬墓,在山之近。”


木渎山塘河,古称香水溪。《木渎小志》云:“香水溪,本在吴故宫中。吴王宫人洗妆于此,故又呼为脂粉塘,今通称山塘,水为香溪,其源自光福、善人桥来,东至木渎斜桥口入胥江,有‘香溪九里十三桥’之谚。谓自斜桥,西北有虹桥、王家桥、方家桥、胡家桥、石马庙桥、桐桥、长史桥、高木桥、塘湾桥、福寿桥、鸾和桥、汇源桥,皆跨香水溪也。”明周南老诗云:“吴宫香水溪,俗传脂粉塘。暖波浮涨腻,晴渚泛红芳。美人曾此浴,魂消水犹香。可怜清冷泉,照此妖冶妆。不濯郎衣尘,孰比华清汤。只今开宝林,曹溪源更长。”清吴溥《寒食舟过香溪》:“山市饬箫度水隈,渡头风急柳烟开。十三桥下桃花浪,一一轻桡拨过来。”


灵岩山下有一条笔直的河道,叫箭泾,俗称一箭河。《木渎小志》云:“采香泾,即箭泾河,在胥口香山下,南受太湖之水,北流至灵岩山前,与香水溪合。其支渠为张家塘。”


在木渎古镇南面船闸桥南,有一条看似很俗的地名叫走狗塘,可其来历也是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据《木渎小志》记载:“走狗塘,《越绝书》:阖闾走犬长洲。今胥江之水由跨塘折而南为走狗塘,荷花荡在焉,俗名南塘河。”


诸如此类的古老地名,承载了吴越春秋时期的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挖掘和整理这些内容,是我们吴地子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如何更好地做好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篇大文章,我们有义务整合和弘扬吴都文化资源,为苏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5年10月09日 B02版



作者:陈其弟

编辑:经纬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引力播App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

苏州日报
苏州最权威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