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合川? 文象示之。何以文象? 诗文颂之。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文笔塔/文峰塔,主要文象视点为文峰塔,要读取的诗文是朱虎臣的《文峰塔成纪事》。
文峰塔为十三级密檐式砖塔,石砌塔基,宝瓶塔顶。塔身呈八边形,底层边长为4.82米,周围长38.56米,内空直径约4米,然后逐层上收。塔的11层以下塔心为实体,至顶层为通间,内空直径约2米。塔内有螺旋形踏道207级绕实心柱盘缘可上至11层。
塔的每层有供祭祀的神像龛,第12层以下各龛为石刻圆雕,第13层为木刻奎星执笔立像,俗称“魁星点斗”,其性质同奎阁,即专以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我们知道,在传说中文昌帝君熟读诸子百家,酷爱书籍,日夜手不释卷,刻苦攻读,是人间文人的偶像,被冠以“奎星”。这也正是文峰塔的主旨内涵。
塔外每层洞门上方,均有楷书横额四言句,如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扶摇直上、路入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系用青花瓷碎片镶嵌,迄今仍灼灼生辉。塔刹为金属结构,呈圆锥形,直径0.7米,与塔身内部粗大的钢骨接合,使之稳固,并有避雷针的作用。
从1811年算起,文峰塔距今已有213年历史,因其保存完好,现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一支健笔欲凌云” 罗康/摄
02 作者简介
朱虎臣(详见第39期“作者简介”部分)
△文峰塔横额“更上一层” 谢婧/摄
03 诗文推送
文峰塔成纪事
南津拥出势超群,学士东山鼎足分。
百岁老翁能系日,一支健笔欲凌云。
当年根柢先求固,此日流风只在勤。
不敢登峰昂首望,回澜如挽障川文。
释义:
学士,这里指学士山,山上有著名的养心亭。东山,即今白塔坪,为文笔塔之所在。流风,这里指先代流传下来的好风气。回澜,即回旋的波涛。障川文,这里指祝颂的文词。诗文大意如是——
地处南津渡口处的文峰塔岿然屹立、独标高格,与学士山的养心亭和东山(白塔坪)的文笔塔构成三足鼎立之势,重造了文明运程的新地标。合州文化昌明的过往依旧能够得到延续,有如眼前这支凌云的健笔,将在继往开来中书写新的传奇。有了好的根柢(基础)就能厚积薄发,有了好的遗风(学风)就能业精于勤,惟有如此,我们才会不惧登高望远,不负那些赞美它的诗文颂词。
△文峰塔与文峰禅寺
04 鉴赏提要
在作者眼里,文峰塔的增修是一重大文化事件,它有再造合阳灵景、赓续先代流风、重振人文精神之功。
作者以纪事方式写诗,饱含深情,极尽赞美,却又不失真诚、富有内涵。
“南津拥出势超群,学士东山鼎足分”。说的是因文峰塔的屹然而起,形成了养心亭、文笔塔、文峰塔三方并峙的文化新示象,这一示象是对合川文脉的完整延续和圆满加持。
“百岁老翁能系日,一支健笔欲凌云”。展现了文峰塔高耸、刚健之势。笔者,文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能留住时光的,或者说能在时光中留存的,唯有文化与精神。“百岁老翁”意指合州的辉煌过去,“一支健笔”意指合州的崭新未来。
“当年根柢先求固,此日流风只在勤”。说的是合州从来不缺钟灵毓秀的自然本底,也不缺百代风流的人文精神,我们需要发扬光大的是那份好学上进、勤奋不辍、上下求索的优秀传统。一个“勤”字,点出了合州人文中最为闪耀的本质。
“不敢登峰昂首望,回澜如挽障川文”。说的是文峰塔如此巧夺天工、自然天成的胜状,着实让人心生敬畏,开启了合州未来的无限可能,让我们赞美、祝颂它吧。
△文峰塔入口
05 漫读拾遗
既然“勤”是合州人文中最为闪耀的本质,那我们就借机再来读读那些勤奋惜时的诗句吧。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魏源《默觚》)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陆机《短歌行》)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曾文正公集》)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曹植《箜篌引》)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 本发布作品系作者根据个人读书笔记整理、编著而成,为原创作品,若要转载须经许可并注明来源。
• 为便于阅读,发布时未一一标注作者所参考的文献、书籍和资料名称,特作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其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 本发布所使用图片和摄影照片,除说明外,主要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本发布为严肃的公益学习交流活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留言讨论。
点击下方合集
“何以合川 | 合川十大历史文象诗文选读”
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