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团的试建
来源:《青春航迹 共青团知识简明教程》
主编:李明龙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在抗日战争后期,随着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各抗日根据地的青救会组织逐渐涣散、消沉,已经不能适应青年运动发展的需要以及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重建青年团。各解放区纷纷试建青年团。随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战争的新形势要求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由于各解放区试建青年团工作的成功,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时正式建立青年团。
01
党中央提出重建青年团
进入抗日战争后期,面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各抗日根据地的青救会组织,已难以适应青年运动发展和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到1946年初,这种情况愈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各地青年工作的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中央青委致电华东局,请他们派负责青年工作的人员到延安汇报青年工作情况。1946年5月上旬,党中央分管青年工作的任弼时听完汇报后,指出“现在,你们可以研究一下,看是否可以建立青年团”。根据任弼时的提议,中央青委随即组织来自陕甘宁边区、山东青联以及其他解放区长期从事青年工作的干部,就重新建立青年团的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根据前期的调查和研究,1946年6月25日,中央青委起草了《关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议草案》( 以下简称《草案》),提交中央书记处研究。《草案》分析了当时各解放区青年工作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充分论证了建立青年团的必要性,并对青年团的重建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工作设想。《草案》指出:这个青年团是一个完全由党直接领导、直接掌握的青年积极分子的核心组织。它将在党的生产、文化、民主事业的建设中,最有效最有力地去组织青年,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先锋作用。它将是党的最忠实的助手。青年团是一个政治性、教育性的基干组织,是青年群众的先进分子的核心组织。它以新民主主义相标榜,凡在思想上接近共产主义,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又一时不能人党的优秀青年,都可加人。团在党的各项事业中,领头去干,不是与党并列,是介乎党与一般群众之间的、党的后备青年组织。
在任弼时的提议和推动下,1946年8月26日,中央书记处举行座谈会专门讨论是否重建青年团的问题。任弼时就团的任务、名称、性质以及如何建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团的基本任务。目前,就是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因此,名称可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的性质,是带政治性的青年先进分子组织,是党的助手……青年团要在各种广泛的青年组织中起先锋作用。”他认为,建团可以采取示范的办法,先从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做起,在基层党支部内,划出一部分青年党员,发展团员,即可开始成立团支部,靠党支部去领导。基本上采取由下而上地建立组织,但上面要有一定数量的领导骨干。首先从团支部搞起,然后再建立团的区委、县委。他还特别提出:“青年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如果不研究青年的特点,不采用适合青年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发展,就没有前途。”随后,毛泽东作出指示,搞青年团是好的,可以征求一下各解放区的意见。
1946年9月13日,中央书记处第二次召开座谈会讨论建团问题。除毛泽东、刘少奇外,在延安的所有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都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经过整整一天时间的认真讨论和研究,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该重建青年团,但要做好试点。座谈会结束的第二天,中央青委起草了《在陕甘宁试办青年团的计划》,计划在延安、绥德、米脂三县进行建团试点,延安为第一试建区。延安的冯庄、丰足火柴厂、行知中学成为首批试点。
02
各解放区纷纷试建青年团
根据中央书记处会议精神和中央青委起草的《在陕甘宁试办青年团的计划》,1946年9月下旬,中央青委首先在冯庄试建青年团。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冯庄首先成立了青年俱乐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两批团员,共十几人。11月22日,冯庄团支部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由于中央青委对试建青年团没有规定统一名称,经讨论,冯庄团支部决定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冯庄团支部建立后,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加解放战争,做好农业生产,发展团员壮大组织。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支部
——冯庄团支部。
10月,中央青委派工作组指导延安丰足火柴厂的青年团试建工作。在厂党支部的支持下,试建青年团工作组首先在平时表现较好的青年中建立积极分子小组。10月20日,积极分子小组召开全体会议,决定成立“青年先锋队”,“青年先锋队”后改称“毛泽东青年团”。丰足火柴厂“毛泽东青年团’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工厂团支部。
试建青年团中的第一个工厂团支部
诞生于延安丰足火柴厂。
与此同时,中央青委派人来到延安行知中学指导建团工作。在学校党组织的支持下,各班先后成立了党章学习组、政治学习组、工作学习组、时事通讯组、互助组等。12月9日,在各班成立团支部和小组的基础上,毛泽东青年团延安行知中学总支委员会成立。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后,延安行知中学全体师生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组成为战争服务的第四后方野战医院。全校大多数团员转入医院工作,成立了院团总支。
试建青年团中的全国第一个学校团总支在延安行知中学诞生。图为延安行知中学团总支组织团员青年为农民演出。
在中央青委的领导下,延安试建青年团的工作取得了成功,坚定了中央建立青年团的决心。1946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用电报向各解放区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以下简称《提议》),要求推进解放区的试建青年团工作,指出青年团的基本工作是:在党和政府所号召的各种运动、事业中组织和发动广大青年参加并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为广大青年的特殊福利和切身需要服务:进行经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议》要求“各局各分局择地试验,将研究与试验结果报告中央,以便作最后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
电文稿
试建青年团的工作在陕甘宁边区、山东、晋绥、晋察、晋冀鲁豫等解放区普遍展开,并大获成功。虽然当时青年团的名称没有统一,有的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有的叫“民主青年团”,还有的叫“毛泽东青年团”,但是各解放区试建团的成功,为中共中央决定正式建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上,冯文彬就建立青年团的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对青年团的重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管中央青委工作的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指出:“青年团问题,由中央决定后就着手去办。头一步要选择和训练一批青年干部。在土改中把青年团下层组织形成起来,选择积极分子加以训练。中央局、区党委要选择一批有群众工作作风的、虚心的、能接近群众而没有官僚主义毛病的青年干部去做青年团工作。”
全国土地会议期间,中央青委召开解放区青年工作代表会议。刘少奇在会上指出:“要踏踏实实准备一年,再开党内青年工作会议或青年团代表大会……今年和明春,青年干部要先参加土改,在土改中组织青年,总结经验。”9月22日,刘少奇、朱德和冯文彬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报告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情况,提出解放区普遍建团的建议和计划。中共中央很快复电批准了这个建议和计划,明确表示:“同意关于建团提议及布置。”
随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战争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由于各解放区试建青年团工作的成功,中共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时正式建立青年团。
03
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运动
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除了主战场以外,还有第二条战线,这就是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学生运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国内各界人民群众对和平的渴望,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同时,为了筹措内战经费,不但加大对人民征收苛捐杂税,还无限制印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再加上驻华美军在中国的横行霸道,人民的生活无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引起越来越多的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的强烈反对。在党的领导下,国统区的爱国青年,为了和平、民主和生存,掀起了大规模的民主运动。
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运动,经历了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准备和累积阶段。从西南联大一二・一运动到上海六二三和平请愿运动,主要都是反内战与争取和平民主,这些民主运动唤醒了更多的青年学生。
昆明学生高举“取之于民,用之于狗,特务逞凶,党棍升官”的横幅游行,抗议国民党的暴行。
1945年11月25日晚,云南昆明几个大学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召开反内战的时事讨论会,6000余人参加,会议邀请钱端升、费孝通等教授演讲。演讲正在进行时,国民党军队包围会场,特务冲进会场捣乱。次日,昆明三万名学生举行罢课,抗议军警破坏晚会的暴行,要求取消禁止自由集会的禁令,反对内战,呼吁美军撤离中国。12月1日,数百名国民党特务围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学校,毒打学生,并投掷手榴弹,致四名师生死亡,60余名学生受伤,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一二・一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青年和各界人士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在上海,广大青年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和上海市学生和平促进会联合发起,组织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推举马叙伦、胡厥文、雷洁琼等11人为代表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1946年6月23日上午,上海五万名群众到火车站给马叙伦等人送行,随即举行声热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实现国内和平。
1946年6月23日,上海市各界群众在火车站广场召开欢送大会,为赴南京和平请愿的代表们送行。
第二阶段是形成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反美扶日运动。
1946年12月24日晚,北平发生驻华美军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事件。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学委发动和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12月3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学生5000余人举行抗议美军暴行大游行北平学生高喊:“美军滚出中国去!”
1946年12月30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
随着国统区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加上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猛涨,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线上。1947年5月17日和19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宣布罢课,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宣传,遭到反动军警的围攻毒打。面对国民党政府的镇压,华北各校的学生团体代表齐集北京大学,正式成立华北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联合会。与此同时,5月19日,上海大中专14所学校7000余名学生以欢送“沪杭区国立院校抢救教育危机晋京代表联合请愿团”名义,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游行队伍高举“向炮口要饭吃”等横幅。
5月20日,京、沪、苏、杭等学校5000余名学生在南京组织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游行学生遭到军警殴打,重伤19人,轻伤90余人,被捕20余人。
同一天,北平各大学校的7000余名学生组成游行队伍,打着“华北学生北平区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的横幅,进行示威大游行,游行持续了五个多小时。这就是“五二〇”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有力配合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947年5月20日,北平学生打着“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的横幅经过天安门城楼。
“五二〇”运动后,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席卷武汉、重庆、广州等60多个大中城市。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城市,有120万工人参加到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国主义暴行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中,其中,罢工 3000 多次。
1948年5月19日,美国公布了“特赖伯计划”,实质就是要减少日本的战争赔偿,扶持日本财阀。这一计划激起了饱受日寇侵略蹂躏14年之久的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华北学联随即召开会议决定迅速在平津掀起“反美扶日”运动,并在5月20日发表的《告同学书》中向学生们发出了号召。5月30日,平、津、唐12所大专院校与沈阳中正大学来北平学生共3000余人在北京大学民主广场举行“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纪念五卅大会”,成立了“华北学生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抢救民族危机联合会”。在“反美扶日”运动中,上海、北平学生齐声呐喊:“不许西洋鬼子帮东洋鬼子。”
194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学生参与上海学委发起的反对美国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运动(简称“反美扶日”运动)。
这三次运动高潮环环紧扣,迅猛推进,往往都是一地发起,全国响应运动怒潮此起彼伏,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条战线,进一步使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动摇了其统治的“合法化”根基。
第三阶段是迎接解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保存实力和避免冒险盲动,并适时开展了护校活动和对民众的宣传。
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撰写的新华社评论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毛泽东把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运动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放在一起,称为“两条战线”,并且指出这是“伟大的正义的”,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评价,充分体现出青年学生运动对解放战争全局作出的重大贡献。
团|聚|青|年
微信ID:ypi-tjqn
新浪微博:@团聚扬工青年
编 辑:汤 聪
校 对:庄万利
审 核:仇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