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成民主革命
遗留的任务贡献力量
来源:《青春航迹 共青团知识简明教程》
主编:李明龙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历史飞跃,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中华大地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但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不仅有全国胜利的硕果,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考验。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① 组织青年全力恢复经济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接手的是一个生产萎缩、市场混乱、投机猖獗、民不聊生的烂摊子。从1937年到1949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政府货币发行量增长了1400多亿倍。在反动统治岌岌可危的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不到一年就形同废纸。与1936年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下降了一半左右,粮食产量下降了四分之一左右,人民生活困苦、境遇悲惨。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尽快恢复起来,是一场形势严峻的考验。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明确向全党及全国人民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和总号召。刚刚成立的青年团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动员组织全国青年围绕这个总任务和总号召,为恢复被战争和国民党破坏的国民经济而努力劳动、积极工作。
在工业战线上,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团员青年把建设新中国的冲天干劲与学习先进、钻研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参加生产和管理中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增产增效作出突出贡献。东北第五机器厂的马恒昌,在一次修复高炮闭锁机的生产中,带病坚持工作,带领小组在一没图纸、二没工艺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创造性工作,提前完成任务,他所在的小组被命名为“马恒昌小组”。这个小组创造了劳动热情与钻研技术相结合、技术公开、团结互助等先进经验,提前超额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在党组织和青年团的号召以及“马恒昌小组”的带动下,全国各地掀起学习“马恒昌小组”的运动。1950年9月,全国劳模大会上,“马恒昌小组”被评为全国劳模小组,马恒昌成为光荣的开国劳模。
建组初期,马恒昌与小组技术研究会成员一起研究攻关课题
在工业战线上,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团员青年把建设新中国的冲天干劲与学习先进、钻研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参加生产和管理中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增产增效作出突出贡献。东北第五机器厂的马恒昌,在一次修复高炮闭锁机的生产中,带病坚持工作,带领小组在一没图纸、二没工艺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创造性工作,提前完成任务,他所在的小组被命名为“马恒昌小组”。这个小组创造了劳动热情与钻研技术相结合、技术公开、团结互助等先进经验,提前超额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在党组织和青年团的号召以及“马恒昌小组”的带动下,全国各地掀起学习“马恒昌小组”的运动。1950年9月,全国劳模大会上,“马恒昌小组”被评为全国劳模小组,马恒昌成为光荣的开国劳模。
当时工业战线上的女青年也表现得非常突出,郝建秀就是其中一位。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为尽快恢复生产,许多纺织厂都在招收工人。13岁的郝建秀积极报名,当年9月来到青岛国棉六厂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刚开始工作时,郝建秀由于年纪小经验不足,在工作中时有落后,也受过领导批评。但是她怀着一股“我不想拖集体后腿,一定要把技术搞上去”的想法,把如何多纺纱、纺好纱作为自己每天的“思考题”。白天她观察思考,下班了就回家在本子上涂涂画画进行总结,第二天再去请教有经验懂技术的老师傅,拜老师傅为师进行学习。不到三年,郝建秀就熟练掌握了纺车的性能和操作规律,她摸索、总结出的科学的细纱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后每年可多生产4.4万件棉纱,相当于供400万人一年用布的棉纱,可谓一个人改变了我国纺织业。1951年,郝建秀被授予全国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并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在国庆宴会上,毛泽东鼓励她:“好好学习,和大家一起干。”此后,郝建秀不仅钻研技术,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进步,是全国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和榜样人物。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青年团组织的带领下,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图为青年农民在认真学习 《中国土地法大纲》。
农业战线上,自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后,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这一时期,农村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冲破守旧做法,采取新农做法,实行科学耕作和爱国丰产运动。团员青年们一比谁农业技术学得精,生产得好,二比谁给国家上交的公粮多。在山东临邑县的张法古村,四名团员青年大着胆子,尝试温水浸种,以实际的成功例子逐步消除了当地农民对温水会把种子烫死的保守顾虑。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有400 多户都采取了此项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他们的技术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在北方,长期以来就有女性不下地参加主要劳动的陈规旧习。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改革后,许多北方的农村女团员青年,如河北省女团员王青梅、黑龙江省女团员郭玉兰等人,带头走向田间地头参加劳动生产,她们积极宣传、组织动员农村女性学习农业技术,参加农业耕作,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了新中国妇女的一份力量。在由农民个体走向互助组、合作社的进程中,共青团员总是最积极、最踊跃带头的。如在吉林和龙县,90%的团员青年参加了合作社。当时,我国水患灾害十分严重,团员青年作为党领导的突击队和生力军,在治理江河、建设水库等建设工作中起到了模范作用。有的团员青年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抢堵缺口,以使堤坝工程不受损害。有的团员青年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机械技术改进抽水机,解决抽水机不足的问题。在治理江河中涌现出的模范之一祝怀顺小队,他们在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创造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高效率开展治淮工作的同时,也带动其他团员青年开展竞赛。据统计,沿淮地区40%的团员参加了治淮劳动,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许多团员青年被评为各级治淮模范。
收到团中央表彰的治淮特等模范、团员青年金秀兰(左一)在治淮工地劳动。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至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在这三年多的奋斗中,青年团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国有十几万团员青年被各级党团组织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
1952年国庆节,展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成果的游行队伍。
② 带领青年投身社会改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年团即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青年投身各方面的社会改革,为形成新的社会风气贡献力量。1950年4月,党中央在批转《中共中央西南局关于目前建团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目前青年团与青年运动的工作,不论在城市和乡村中,均应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青年团应该成为党的最亲密的、最可靠的助手,各级党委应当加强它的工作。同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需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青年团根据党的要求,带领全国青年以参加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投身多方面社会改革,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突击队作用,为肃清封建残余势力贡献青春力量。
在土地改革方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全国各地尤其是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青年团紧跟全国土地改革发展形势,于1950年8月召开全国农村青年工作会议并明确提出,青年团在新区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全力发动青年农民与全体农民一道参加土地改革和减租、反霸斗争。各地区尤其是新区的青年团组织和团干部,组织农村青年阅读和学习土地改革法及相关文件、办法,积极带领青年一同参加土改工作队,向包括农村青年在内的广大农民尤其是新区人民,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参加土地改革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广大团干部也经受了政治锻炼和实践历练,在锻炼中得到成长。
福建青年团以及知识青年,组成数千个土改工作队,开赴各地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图为1950年12月1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安县工委参加土改全体干部暨团员合影
在其他方面的社会改革中,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等旧婚姻制度和习俗。青年团和青年站在社会改革的最前线,是最敢于变革的一支力量。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积极在社会中开展有关婚姻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青年学习婚姻法、执行婚姻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追求自身幸福,做自己婚姻大事的主人。婚姻法在广大青年中深受欢迎,婚姻自主迅速取代了婚姻包办。在宣传教育中,青年团注意大胆揭露、严肃批评违背婚姻法的具体案例,以实际行动维护青年男女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此外,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中,团中央也通过联合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发表拥护声明,并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发表通俗易懂的社论、社评等文章,鼓励青年同隐藏在社会各角落的反革命分子、不法人员、不法资本家作坚决斗争,在斗争中站稳立场、经受锻炼。同时,也号召青年通过斗争加深对巩固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利益的理解和认同,切实发挥青年和青年团在斗争中的先锋作用。据统计,仅天津22个国营企业中,就有超过90%的团员与贪污分子进行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斗争。
婚姻法公布后,北京市民通过广播收听、学习婚姻法。
③ 动员青年参加抗美援朝
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之时,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无视中国政府警告,纠集所谓“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还在医治战争创伤的新中国身边,并不时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农村。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共中央作出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各级团组织便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动员工作,动员全国青年投身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同时,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图为天津市人民举行反对美国侵略的示威游行。
在国内,各级团组织围绕美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和侵略罪行、美帝国主义对世界争取和平民主造成的威胁,以及我们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许多重大问题,对广大团员青年做了大量有效的讲解工作,并进行了一场广泛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最可爱的人”成为那个年代最鲜明、最有影响力和动员力的口号。190年12月和1951年6月,政务院和军事委员会两次作出招收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团中央发出《为号召青年团员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告全体青年团员书》,全国学联发出《为号召青年团员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加强国防建设告同学书》,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如清华大学,在组织学生报名时仅用了九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达到了所需人员的九倍,有的学生因为年龄过线而反复争取,有的学生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而伤心流泪。据统计,两次由团中央动员负责的招生工作,报名青年达70万人,其中,党团员占报名人数的70%以上。除院校团员青年外,各条战线的团员青年也迅速组织动员起来。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爱国丰产运动、爱国捐献活动和各项慰问志愿军战士的活动,成了当时在青年中普遍的、最受认可和最有执行力的光荣行为。北京育英中学的学生们,因年龄小不能参军,也不便参与劳动竞赛和丰产运动,便把大家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汇到一起,买了一支枪,命名为“少年号”,请朝鲜金日成将军转送给前线战士,为抗击美帝国主义贡献力量。
大学生积极报考军事干校
在朝鲜战场上,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民族的期望,与敌人浴血奋战。占志愿军总数60%以上的青年指战员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战斗英雄。1952年1月2日,在青年团员罗盛教所在部队驻地附近,朝鲜当地少年崔莹在冰河上滑行时,不慎压碎冰面掉进冰窟里。正在冰河上练习投弹的罗盛教听到呼救声后,二话不说脱下衣服跳进了冰窟中施救,反复几次将少年推出冰面。但是冰层太薄,罗盛教几次施救均以失败告终。在此危急关头,罗盛教深吸一口气,再次潜入水中,使出全力用头将崔莹顶出冰面,自己却因为体力不支而壮烈牺牲。罗盛教为抢救掉进冰窟中的朝鲜少年,不畏严寒跳进冰水之中舍身救人的事迹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中的一部分。当时年仅26岁的邱少云,在朝鲜五圣山391高地前的潜伏中,为了不暴露目标,在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吞噬的情况下,以难以想象的巨大毅力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的战友多年之后回忆道,在邱少云不远处有一条小水沟,他只需侧身一滚即可扑灭身上火焰,但是邱少云没有这样做。他咬紧牙关,在剧痛之下用微弱的声音向战友说道:“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你去完成吧。”敌人的残暴行径和邱少云的壮烈牺牲激发了战士们的满腔怒火。当天下午五点半,我军发起冲锋。战士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仅用30多分钟就将391高地的敌人全部歼灭,顺利夺得这一高地。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七天,在收复阵地的战斗中,青年团员黄继光主动请战去炸敌人的碉堡。他带领着两名战士匍匐前进,当逐渐靠近敌人火力点时,一名战士被击中英勇牺牲,而另一名战士也身负重伤。黄继光当时胳膊被子弹打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点点、一步步继续向敌人火力点前进。在接近敌人火力点后,黄继光投掷了几枚手雷,但并没有完全炸掉敌人的碉堡。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一跃而起,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斗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样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数不胜数。抗美援朝期间,以青年为主体的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6000 个功臣集体,有19万多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愧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不愧是青年中的英雄和杰出代表,不愧是全体团员和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是由包括青年指战员在内的全体志愿军战士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
④ 共青团的标识团旗诞生
团旗、团徽、团歌是团的组织的象征和标志。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团中央根据代表们的建议,作出制定团旗、团徽、团歌的决定,并在5月1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征求团旗、团徽、团歌启事》。此后一个多月,团中央收到100多件团旗设计稿。通过公开陈列,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又经过严格评选和数次修改,从中选出数种设计样式,于1950年4月报送党中央审核批。4月28日,毛泽东在审定团旗式样时,选中周令钊先生设计的图案,并在设计稿上批示:“同意此式”;刘少奇批示“这个好”;周恩来批示“同意这个”,同时建议“将金黄色圆圈及五角星移下一点,置于红旗四分之一的中间”。团中央根据周恩来的意见修订团旗式样后,即发出《关于颁布团旗的决定》。
1950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对周令钊设计的团旗图案作出批示。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套红刊登了“青年团团旗图样及制法”,《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部分报纸同日刊发,大多数报纸也陆续登载,青年团终于有了自己统一的组织标识团旗。5月4日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五四青年节首都团员青年盛大游行活动中,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标志的团旗,首次出现在游行队伍前列。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团旗诞生后,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团旗教育活动,许多团组织在印制团章、志愿书、团费证、文件汇编、学习材料等团的文化产品时,为加强和突出团的组织文化建设,多将团旗图案来作为团的组织标识使用。
团|聚|青|年
微信ID:ypi-tjqn
新浪微博:@团聚扬工青年
编 辑:汤 聪
校 对:庄万利
审 核:仇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