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开“进”的步伐
——一论扛牢“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是“进”,关键在增长。
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走在前、勇争先”,就要迈开“进”的步伐,坚定不移扩总量、提能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厚实根基。天时人事日相催!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积极落实这一要求,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以进促稳、以质取胜,扩大总量和提高质量一体推进,确保经济增长好于全省、高于周边,在区域竞争中阔步前行、跨越崛起。
要更大力度“优存量”。存量是增量的基础。年前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确定了“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施工图。把现有“家底”做厚,首先就是把这一施工图变成实景图。要将任务逐项分解到产业、落实到项目、量化到企业,资源、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推动优势产业强链壮群、市场主体培优育强。要走好园区化、集群化路子,推动更多项目有序集聚、更多要素加速集中,真正把园区打造为工业倍增、投资倍增的主战场,打造一批百亿产业、千亿园区,以“优存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要更大力度“扩增量”。增量是新的增长、新的开拓。“扩增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大与小”“内与外”的关系,既注重招大引强,也注重招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项目;在强化外资招引的同时,大力支持优秀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做实每一个增长点、支撑点。
要更大力度“强变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强变量”,才能在产业发展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要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潜能、释放创新主体活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学与城市相互赋能,加快实现一批“0到1”的原创性突破、“1到100”的成果转化,“100到N”的产业化发展,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让关键变量成为有力支撑。
人勤春早,实干争先。让我们乘着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浩荡春风,坚定扛牢“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迈开“进”的步伐,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比学赶超,拼出济宁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郝然
审核: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