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作者获奖!他是咱河北人!更感人的是……
时事
2024-11-17 23:09
河北
11月16日,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福建厦门举行。两位老一辈艺术家徐光耀、谢飞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电影)。因为身体原因,徐光耀没有到场领奖,而是通过一段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表示,这辈子能获得一个终身成就奖,高兴得无法言喻。自己同《小兵张嘎》中的背景(冀中)关系密切,能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写一点能反映他们生活和战斗的故事,感到非常荣幸。11月17日,徐光耀之子徐丹把奖杯和证书从厦门带回,送给身在石家庄的父亲。记者对徐光耀进行了采访。虽然已经是99岁高龄,但是徐光耀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和在场记者谈起了创作《小兵张嘎》背后的故事。■徐光耀: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提到我是个身经百战的人民战士,是个从硝烟里头走过来的文学作家,我觉得他们给我终身成就奖,不光是看到了我在电影上的一些工作成绩,更多的是看到了我的历史。我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我觉得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人们没忘记我,把这一点看得很重,最终给我这么高的一个奖项,让我很感动。■徐光耀:我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写抗战的,比如《平原烈火》《小兵张嘎》《望日莲》《四百生灵》,写解放战争的比较少,有几篇散文是写抗美援朝的。为什么这么喜欢写抗日战争呢?我的一生经历了艰难困苦,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各种罪我都受过了,侥幸没有负伤,落了个体完神清,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我的很多战友、很多同志都牺牲了,提起他们我很难过。我很侥幸参加了那么多战斗没有负伤,就中过一次毒瓦斯,那不能算负伤。一直到现在我享受的荣光,都是先烈们为我铺路,他们帮助我、提携我,关心我、爱护我,甚至有些时候是烈士们替我去死的。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上飘着烈士的鲜血。■记者:如果现在让您对那些牺牲的战友说句话,您想说什么?■徐光耀:我想说战士的鲜血没有白流,给我们创造了光明的前景。■记者:《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形象来源于哪里?为什么会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徐光耀:著名作家丁玲曾经嘱咐我,“要狠狠地写人物”。就是说,你要在文学作品上写出人物的典型来,这个人物一定是一类人或者一群人的代表,这个形象一定是活的,一定是有着很多的故事。至于嘎子的原型是谁,有很多人跟我提过这个问题。自称是小兵张嘎的原型的人很多,我知道的有四五个,大概还有一些不知道的。在我知道的这些所谓原型中,没有一个是真的。我创造小兵张嘎,是因为我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我自己的性格是刻板的、机械的,不知道什么叫调皮捣蛋。参军以后,打仗的时候,我发现平时调皮捣蛋、嘎里嘎气这些人,在战场上也是英勇无畏的。尤其是每当遇见了艰难、危险的情况,他们能想出办法来解决,我这样的人就想不出这种办法来。所以我从当兵一直到现在,我始终羡慕着这些调皮捣蛋的嘎人嘎事。因为这个关系,我在写《小兵张嘎》的时候,就想写一个能够让自己痛快、轻松的题材。于是,我心里藏着的那些嘎人嘎事,那些大嘎子、小嘎子、老嘎子、男嘎子、女嘎子,都从我脑子里涌出来了。我就在桌子上放张纸,想起一条记一条,最后我再选择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放在前头好,哪些放在后头好。这样一来,小兵张嘎的形象就在我脑子里活起来了。■徐光耀:大概是1944年,我在宁晋县大队当特派员,邻县赵县县大队有两个特别调皮的小侦察员,都在十四五岁之间。其中一个外号叫“瞪眼虎”,他倒挎马枪,斜翘帽檐,浑身嘎气,我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瞪眼虎”可以说是小兵张嘎的萌芽,但是他也说不上是小兵张嘎的具体原型。■记者:您创作了很多文学上的精品力作,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一下吗?■徐光耀:我不敢说我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我写了半辈子东西了,我也有一个感触:写电影、写小说、写戏剧,都要力争出精品。写一般的东西,人们也会看的,但是看过就忘了。只有写出精品来,写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才能让人记住你创作的典型形象。■徐光耀:第一,自己要非常非常努力,不是拿出一般的努力来,要拿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一个主观条件。第二,在客观上说,你必须投入到生活中去,有了生活基础你才能够真正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来。我说的生活,除了自己的经历以外,还要注重国家的利益。要以人民为中心,国家至上、人民至上。我说一句大胆的话,没有生活基础的人,写出震动人心的作品的可能性很小。写作的时候应该老老实实地忠于生活,应该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写。当然,写作也确实需要技巧,需要会谋篇布局、创作高潮。我自己最看重的一项,就是你要掌握好语言文字。我一辈子很想在这方面有真正的收获。我有自己的好几个语汇本子,跟老百姓、跟战士、跟朋友谈话的时候,有一些很精彩的语言,比如成语、歇后语、方言,我就把它记下来,记了好个几本子。■徐光耀:我现在住院了,日子过得很平静,差不多今天明天后天都是一样的。我不坚持写日记了,但我坚持写“星期记”“月记”。有一些我自己认为应该记住的事情,比如有好朋友来看我,我昨天得奖了,这就是很值得记录的事情。
祝贺!
实至名归!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贾立芳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杜康
编辑/王丽
校对/张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