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S学课堂,忘了谈到什么课题,大约是如何面对过去的伤害和不健康环境的问题等等,总之是面对生命中的那些无力,无奈和不得已。我记得我提出了用第三者视角,也就是旁观者视角来观察自己,观察整个环境和事态,并且要将时间线拉长看问题。如此,可以隔离一些痛苦,也可以更客观的梳理过去发生的一切,不至于让杂乱的情绪击溃自己,或者让自己活在无止尽的迷茫和消耗中。也可以有一个永----恒的视野(那可真不一样啊)。就好像在一场电影中,人物、环境、情节....自己也是人物之一。而你自己也是那个旁观者,那个观看者,看到电影中自己、他人、环境、事情的发展......虽然当时,这些话是对一些底层服事人员说的,但对于需要处理过去和当下的人来说,如此试一试,在长途跋涉中是否会略微有一点点缓冲?后来看到一位大师级别的作家提到写作时的一种视角,大约也是第三视角,将自己当做旁观者/第三者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将自己跳出“当事者”那个视角,或许会有不同的看见。史蒂芬.柯维也鼓励人们试着跳出自我的框框,然后用心、客观的审视自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不约而同,挺有意思。只要一谈到审视自己,有些很容易自我否定,自我价值感非常低的朋友们,需要格外注意了,这里不是让你跟别人一起苛待自己,不是让你无休止的否定和评判自己,甚至定罪自己。
恰好相反,如果你有那种情况,这里反而让你换一种视角,跳出那种定势思维,重新的看待自己,客观点就行。这种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的能力,就是“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观察并思考自己如何思维的能力,客观审视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你习惯的思维路径是什么呢?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啊。我自己挺喜欢这个游戏的,而且,以我自己的实践,人一定是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面对同一个处境和问题的。只是,人会有路径依赖,会有习惯的思维定势。这种自我思维的能力,其实是影响我们行为态度的,也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别人的。就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看法,恰好投射出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外在环境和条件是否起决定性作用?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哦。从旁观者视角,来看看自己是怎么应对外在环境给你带来的困扰的?它们可能很不如意,甚至很糟糕,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限制,甚至是重重阻碍。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其实不仅是柯维,《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费兰克尔,还有很多其他的著作,包括那本生命之书,都有这个观点。”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嘿嘿,拿单业耿直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思维定势,他的偏见也如此生动的从口中蹦出来。不过这也说明了拿撒勒这个地方真的是....一言难尽啊。
我们很容易去怪罪外在的环境,只是想一想,人子也曾被安放在一言难尽的环境中,木匠的出身也没有阻碍他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在逆境之中依然不抱怨,不推卸责任的人,他们敢于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深陷消极被动中,自怨自艾。
无论他们最终是否活成了人们定义的”成功“(我并不认同那些成功理论),还是活出了自己的生命风采,都让我们看到,人的最高贵的被--ZAO的生灵。你有能力积极主动的应对环境中的问题,并做出选择。比如,你可以尝试着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可以选择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和思维习惯,可以更好的渠道达成自己的心愿,或者寻找其他的备选方案和人生规划等等。其他链接
- the End -
文 @宣灵苏 / 人在江湖,手不持剑
公众号:宣灵苏
微信号:yanzihuli111
备号:宣灵苏的杂货铺
宣灵苏:人在江湖,手不持剑。
下方是本平台二维码,点击即可关注。文章为原创,除标明,音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