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粮食日遇上秋收,探访田间地头的“丰”景
文摘
2024-10-16 17:59
河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目前宿迁多地正值秋粮收获期,秋收的画卷正在各地徐徐展开。近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采访水稻丰收的场景。10月15日,在宿城区埠子镇,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来到该镇古庄村,目睹了村民李双喜一家在金色田野中忙碌的情景。他们一家人在收割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满足。李双喜站在田埂上,手里捧着金黄的稻穗,满怀欣慰地说:“今年的收成还不错,虽然忙碌,但心里感到特别踏实。”自22岁起,李双喜便跟随家人务农,至今已有27年。他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积极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往年,李双喜家里仅有4亩田地。而今年是李双喜承包土地的第三年,他精心打理着60多亩田地,无论是插秧、施肥、灌溉还是收割,每一个环节都细心对待。“以前,不管是播种还是收割,全都依赖人力,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辛。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我们的手段,为我们节省了很多人力和时间。”李双喜指着不远处的现代化农业机械笑着说。在决定收割水稻之前,李双喜和家人反复查看天气预报,希望抢在阴雨天气之前将水稻收割完成并出售。“今天早上我和妻子很早就起床了,孩子也请假回来参与农忙,预计在15日、16日两天内把水稻全部收割完毕,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李双喜说。“土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父母曾告诉我,只有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双手,才能换来美好的生活。现在,我更加坚信这一点,也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孩子。”李双喜望着这片他和家人辛勤耕耘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自豪。日前,宿豫区大兴镇的水稻迎来了收获季,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紧锣密鼓地进行采收,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在宿豫区大兴镇同心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两台大型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朵朵稻浪被卷入机械中,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不一会儿,色泽金黄的水稻就填满袋子被车运走,农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宿豫区大兴镇同心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路保卫介绍,他今年种植了600亩水稻,从选种、栽插到田管,全程由宿豫区农业农村局提供技术跟踪指导,种植的荃优53和荃优17水稻品种,具有茎秆健壮、结实率高、适应性强、增长潜力大等特点。犁地、旋地、深耕……收获过后,是新一轮的播种与希望。此时,宿豫区大兴镇的村民蔡德斌也正在进行抢收,目前收获已接近尾声。为了抢抓农时,他备好了肥料、种子,等待收割结束之后播种小麦。“市级专家组对水稻的收割面积、品质、长势等情况进行一一登记,经他们现场测产,最终产量是1510斤每亩。”宿豫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赵婕说。稻穗低垂、稻谷饱满,微风吹过,稻浪起伏……近日,位于泗洪县的江苏虹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内,几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在广袤田野上绘就了一幅绚烂的丰收画卷。“今年基地里有300亩杂交水稻,预计总产量为150吨左右。”看着收获的场景,江苏虹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莫广尧开心地说,该基地种植的水稻都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莫广尧说,这批收割的是杂交水稻,每年国庆节前后进行收割,除此之外,基地还种植了1000亩的优质粳稻,预计10月底能成熟。这些杂交水稻收割完,紧接着将被运往加工点,经过烘干、除杂、碾米等工序后便可出售。在莫广尧的水稻种植基地里,不仅有水稻,还有虾和蟹。“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水稻绿色种植模式,目前打造了‘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通过在稻田里投放虾、蟹,从而起到灭虫、施肥的作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既能提高稻米的绿色标准,又能实现水稻与虾蟹的双丰收。”莫广尧说。“水稻收割完毕后,这片土地还会继续用来培育龙虾苗,以提高农田利用率,促进群众增收。”莫广尧说,他将继续探索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标准化技术,实现产量和效益双提升,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
编辑:管潇雨
审核:江重会
终审:王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