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经典语录(三)

文摘   2024-10-12 00:00   广东  


1. “迷悟在人,不在法。”


迷惑与觉悟的关键在于个人,而非外在的法门。修行的核心在于内心的觉察,外在的教义只是引导,真正的智慧要从自身觉醒。


2. “真佛无相,真道无体,妙性常寂,离念无生。”


真正的佛法并没有固定的形象,真理不依赖于物质存在。只有在内心保持宁静,远离妄念,才能体悟到法的本质。


3. “道须通流,何以却滞。”


修行应如流水,灵活自如,不被固定的观念或形式所阻碍。保持开放心态,才能顺利前进于修道之路。


4.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成佛的根本在于觉悟自己的内心。只要我们依靠内心的智慧,便能直接实现佛道,而不需外在的条件。


5.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菩提(觉悟)应在自心中寻求,而不是在外界追求复杂的理论。修行的本质在于内心的觉悟,回归自性,方能实现真实的觉醒。


6. “心是根,法是尘,二种俱是空。”


心是万法的根源,而外在的法如尘埃一样无常,二者的本质皆为空。要修行,需超越对心与法的执着,领悟空性的深意。


7.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心如同一棵树,而心如同明镜。修行者应时时保持内心清净,避免外界烦恼的干扰,保持觉知和清醒。


8.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修行不必局限于寺院,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修行的场所。关键在于修行者的心态和内心的实践。


9. “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每个人内心本有智慧,只是由于烦恼的遮蔽而未能觉悟。修行的意义在于觉醒内在的智慧,而非单纯追求外在的知识。


10. “一切本来真,念起即为妄。”


万物的本质是纯真的,而一旦我们的内心生起执念,就会将真相遮蔽,使我们陷入迷惑之中。



11.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当内心迷惑时,即使阅读经典也难以受益;而当心灵觉悟时,经典便成为引导我们通向觉悟的法门。


12. “法即无念,念即无住,无住即本性。”


真正的法在于无念,心若不执着,自然回归本性的无住之境。修行者需懂得放下执念,才能触及真实的自性。


13. “善恶过不及,他人皆是非,犹如不贮水,明镜亦无台。”


善恶得失都是分别的执着,如同镜子蒙上灰尘,无法反映真相。修行者应常保内心的清明,超越是非的纷扰。


14. “无住为本,生心即妄。”


修行的根本在于无住,心若生起执念,就会进入妄想之中。保持无住心态,方能体悟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15. “道须本地悟,不从外得知。”


真正的觉悟来源于自心,而不是依赖外在的教义或知识。修行者需注重内心的体验,方能理解佛法的真正意义。


16.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当内心没有分别时,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一致的。超越分别心,才能见到事物的本质与真实。


17.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福田不在外界,而在于内心的方寸之间。修行者通过内心的觉悟与善行,便可种下福田。


18.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一切法从心而生,心若觉悟,法自然生;心若迷惑,法则无效。掌控内心是修行的核心。


19. “迷人逐境,智者心空。”


迷惑的人被外境所牵绊,而智者懂得保持内心的空灵与清净,超越外境的纷扰。


20. “言下便见,见亦不见。”


觉悟并不是依赖语言所能描述的,真正的智慧超越语言和概念。虽然可以用言语传达,但觉悟的真义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这些经典语录与解读结合了《六祖坛经》的核心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慧能的教法与修行智慧。通过深入的解读,读者能够领悟到修行的真谛在于内心的觉悟与自性清净,而非外在形式的拘泥。



自性自度
红尘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