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世界日报》| 喜讯!围头村旅菲围江同乡会百年华诞!!

旅行   2024-09-03 16:55   福建  
百年华诞

热烈祝贺

旅菲围江同乡会









致敬旅菲围江同乡会
创立百年





家乡围头倾力建设

十大涉侨纪念工程



前言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位于晋江东南沿海突出部,古称“围江”,面积3平方公里,海岸线绵延6500米。这里三面环海,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两者相距仅5.2海里,是中国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渔村。现有常住人口4000余人,旅居台港澳和海外乡亲1万余人,是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

自航海家林銮在唐开元年间建围头塔(象立塔)以来,围头已走过100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诸多乡亲纷纷下南洋谋生,谱写了一篇篇围江人筚路蓝缕、可歌可泣的百年奋斗史。

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围头特殊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49年的“海防前线第一村”、1958年的“海峡炮战第一村”、1979年的“海上贸易第一村”、1992年的“两岸通婚第一村”、2018年的“金门通水第一村”,到如今的“融合发展第一村”, 围头人执着与坚持,赢得了“英雄的围头”“美丽的围头”的美誉。

2007年以来,围头村新一届“两委”班子提出了“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的方向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启了“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打造海峡名村”的新征程。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最美渔村等29项“国字号”殊荣和福建省侨胞之家、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80多项省市级荣誉,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2024年被福建省确定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以来,围头村精准对标省级样板村项目实施成效要素,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开展三类农房改造、完善惠民公共空间、完善乡村景观设施、探索收益保障机制、探索设施运管机制、激活闽台合作机制等七个方面,唱响“华侨牌”“海峡牌”,打造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围头样板”,推动围头村渔港、旅游、文化三大产业的有机融合,助力围头渔村高质量全面振兴。

围头村在2007年掀起的“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热潮正是传承自1926年围江海外乡侨“振兴围江·一次创业”的初心夙愿,重塑“围江姓氏一家亲·为乡为民为家庭”的南洋精神。18年来,围头村始终以焕发新时代“家国精神”为主线,把“乡”与“侨”的元素融入家乡发展事业的全过程。

围头村两大节庆之一,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第八届海峡两岸(晋江金井·围头)七夕返亲节开幕之际,适逢菲律宾围江同乡会创立100年,为感念围江乡侨们反哺家乡“一次创业”情怀,特从实施“二次创业”以来的具有华侨元素的建设项目中,精选出十大涉侨纪念工程,以示致敬。意在以“传承、传播,创新、创业”激发更多的乡贤力量投入到家乡渔村的古港重振,为创建中的省级闽台乡建乡创样板村注入新动力,赓续围江乡脉,激励后人,同舟共济,共圆2026“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的百年“围江梦”!



一、围江文化广场


围头村历史悠久,是个多姓氏聚居的村落。为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激励海内外围头人不断奋进,尤其是一代代青少年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围头村在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并于2024年2月建成围江文化广场。该广场在G358国道入村处,由休闲走廊、村标造景、围江亭等景观群组成。

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工程,围头村村标的堡垒状基座及柱状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射击孔、残垣及其斑驳裸露的肌理,寄寓硝烟不再,“两岸一家亲”奏响主旋律,两岸情缘坚固不摧。“围”字以耐候钢板锻造,以锈色印现岁月,既是围头的地名符号,也蕴含着从传承“围江南洋精神”,到彰显抱团取暖、融合发展的家国情怀。主体高度8.23米,是1958年8月23日的描述。“围”字直径4.9米,总高度10.1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标记。

2024年7月17日,金井镇党委政法委员、副镇长姚卡尔,菲律宾《世界日报》社长吴仲振乡贤,香港乡贤代表洪荣启,围头村“两委”和6个党支部书记,以及围头各宗祠、老人会、雄阙殿、天后宫等社会组织负责人共同为围江文化广场村标揭牌。



二、围头新民村中心


1931年,吴清渊等菲侨及缅侨集资建成了三层钢筋水泥楼作为新民村董事会会所(村部),并会同各姓氏订立《围江盖屋碑记》村规民约。新民村是围头村海外乡贤“一次创业·振兴围江”的重要见证。几经风雨和炮火洗礼后,原有大楼已残破不堪成为危楼。2004年,旅缅乡侨洪我占携洪祖义、洪祖求昆仲捐资重建新民村,并与旅港先贤谢本登捐建的老人会会所连为一体,作为围江老人文化活动中心。

2018年,围头村“两委”决定在中国传统村落核心区扩建新民村作为东区辅中心,以匹配核心区保护、建设、业态发展需求。新的新民村中心以感怀海外乡亲“南洋精神”为出发点,以服务乡亲为抓手,设计的外立面亦采用了红砖材质,并融入了“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粱画栋皇宫式”等闽南建筑文化的特色,不仅体现了闽南的建筑文化,也与周围建筑形成一体。

中心整体涵盖综合大厅、南音室、网格党群服务站、小南洋桥、老年人休闲会所、福农驿站、乡村直播间、健康服务站、防炮洞学堂、围江农贸市场,汇集了以“食有所安、病有所医”为主,“老有所养、居有所乐”为辅的围头特色邻里服务要素,实现乡村服务“零距离”解锁围头邻里和谐“幸福密码”。


三、围头湾天后宫


据《泉州府志》载,泉群神宫凡三处:一泉州天后宫,一在南门外厂口,一在十五都围头。围头妈祖宫,名为“浪萍宫”,原名“顺济宫”。数百年来一直是围头村民虔诚的信仰,抗日战争时期因遭受日机轰炸而坍塌。新中国成立后,围头妈祖宫在1958年的炮击金门战斗中再次遭受炮火轰击,从此围头妈祖庙一片荒芜,仅存地基石,但妈祖的信仰在围头人的心中却从未熄灭。

2007年间,围头村“两委”将围头村妈祖庙纳入“振兴围头·二次创业”对台民俗交流项目;2008年间,将围头浪萍妈祖宫地图录入泉州市宗教文化旅游地图;2011年,积极推动申报围头妈祖古地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位文物。随着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重建围头妈祖宫成为海内外围头人的共同期盼。2014年,为记住这个美丽乡愁,传承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俗,围头村海内外乡贤自发筹集资金在原顺济宫旧址上复建妈祖庙。2018年底,天后宫落成,妈祖入殿重光,更名为“围头湾天后宫”。五年来,已与对岸开展妈祖文化交流近百次,接待上万人,成为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点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道盛华侨公园


道盛华侨公园(效果图)

吴道盛先生少年时南渡菲律宾谋生,身处异邦,心系家乡。新中国成立前就捐巨资购买药物资,救护贫病乡亲,参与马尼拉围江同乡会集资购置江南小汽轮,为乡亲谋出路。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自1979年独资兴建围江学校新校舍开始,至2015年围江学校重建,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吴道盛先生家族人员多次捐巨资用于围江学校建设及设立吴道盛教育基金会。为感念以吴道盛家族为代表的5000多名在菲乡侨对家乡发展事业的贡献,大力弘扬围江华侨的赤子情怀,围头村“两委”决定在吴道盛先生先慈坟茔旁建设道盛华侨公园以示纪念。

道盛华侨公园(又名“围头渔文化公园”“渔民海上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为10093平方米,由水上活动区、田园景观区、文化展览区、环路观光带等“一带三区”组成。主体建设包括南洋华侨长廊、综合用房、水池等。以“渔人、渔文化、渔安全”为纽带,“立足生态,体现自然,以人为本,文化保护”为设计原则,兼顾功能,突出围头地域特色和华侨人文历史,把海洋、民俗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一个蕴涵丰富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渔民水上安全实训基地。公园将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


五、围头古渡公园



围头村古渡码头始建于宋元时期,由3处码头组成,均为花岗岩丁顺方式交错砌筑,历代有修缮。1934年经旅居海外谋生的华侨返乡捐资,于1936年,增建“T”字型钢筋混凝土栈桥,将3个码头连成一座钢筋砼码头,经历1937年日本飞机轰炸、1958年炮火洗礼而屹立不倒。这座见证了围头乡亲过番远洋到南洋讨生活以及返乡团聚的码头,在2012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对台民间小额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古渡渔港码头,今天依旧繁忙如昔,不仅仅是围头村渔民谋生的重要场所,在其斑驳的墙体上也铭记着围头村华侨身在异邦、心系桑梓百年历史的情怀。

为铭记海外华侨捐建码头的功德,改善渔船民生产、休憩环境,留住乡愁记忆,在围头村“两委”的重视下,于2024年3月在古渡码头旁建设围头古渡公园。

围头渔文化特色的古渡渔港公园,具有休闲观光、展示、交流功能,也能让渔民能够在闲暇之余找到一处憩息场所,主要建设有古渡渔港标识、安装黑色烤漆栏杆、海蛎壳贴面承台、安置渔文化和人文雕塑、加入围江下南洋文化元素,并题有“万家渔火”的鲍鱼景观墙,园内绿化种植、安装景观灯。

围头古渡码头伴着潮起潮落,沧海桑田,见证了一代代围江人的奋斗历程。随着围头“国家一级渔港”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新时代的围头古港将在向海而生到向海而兴的转变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六、雄阙殿(重建)


雄阙殿俗称“主帅公宫”。宫内奉祀的主帅公是少年爱国军官、惠安崇武人邱军阙,为围头当境(海内外围江人的保护神)。原殿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位于村中心永平广场,占地200平方米,坐东朝西,前后两殿(后殿奉祀观世音菩萨)。1949年农历八月廿八日,被蒋军飞机炸毁成平地。1980年秋,旅菲宿务围江同乡会吴道贺先贤发动捐资重建。2008年,经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及村中乐善好施的善男信女捐资160多万元再度重建。门前立6根青石盘龙柱,殿堂梁枋一概朱漆雕画,是一座三开间重檐歇山顶的金碧辉煌壮伟庙宇。菲律宾马尼拉市、宿务市及中国香港等地都分灵建造雄阙殿奉祀。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抗倭少年英雄邱军阙诞辰,诸多旅外乡侨把这一天作为固定的“圣节日”,海内外均为其举行隆重的乡庆活动。为更好地传承入选福建省和泉州市两级乡村记忆传习所的主帅公爱国爱乡民俗文化,2008年,围头村在雄阙殿竣工典礼上,把邱军阙诞辰日确定为每两年一届的滨海旅游文化节启动日(现升级为“闽台乡村旅游文化节”,并入选2019年国家文旅部支持项目、2023年国台办对台重点交流项目)。


七、围江学校(重建)


围江学校于民国9年(1920)由旅菲乡侨吴道炉先生与吴心滑(文玉)先生商议创办,至今已有104年的历史。“围水泱泱,书声琅琅……”历代围江师生始终秉持“勤朴、拓新、团结、奋进”的校训精神,锐意进取。1923年曾获时任福建省省长萨镇冰授“成绩可观”和泉州镇军使王振南授“乐育英才”匾各一个。回顾围江学校的办学历史,几易校址,艰难曲折。直到1978年旅菲乡侨吴道盛先生独资捐建围江学校校舍,才结束了围江学校借用民房为校舍的历史。

由于条件所限,20世纪70、80年代由吴道盛捐建的校舍建筑以石方块为料。2001年经晋江市人民政府鉴定为危房,学校办学面临困境。2011年,围头村“两委”高度重视,确定为“文化建设年”,并主导成立了学校重建筹委会,村“两委”、学校和校董会相关人员赴海内外募集资金。如吴道盛先生后裔、旅菲侨胞吴沛然先生带头捐资200万元,周永伟乡贤(家族)捐隆泉教工楼100万元……共筹集海内外乡贤捐资及政府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同时成立了围江教育慈善基金会,先后筹集教育基金700多万元。2015年9月,建筑面积5916平方米、可容16个教学班的道盛教学实验综合楼及隆泉教工楼、道盛纪念堂、运动场等设施相继完工,家乡围头特地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这座占地30亩的侨乡特色校园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屹立在围头半岛前沿。2016年,围江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0年12月29日,围江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建校百年庆典,各级领导、嘉宾与历届校友、海内外乡贤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八、围江大通道


自民国13年(1924),泉州到围头的泉围公路正式开通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条公路就像动脉一样,通往全国各地,形成完善的海陆交通体系,不断为围头渔村提供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类口岸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围头商港的发展、围头国家一级渔港的建设以及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需求,在历届围头村“两委”的持续努力下,得到晋江市、金井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起点在围头古渡,经国道358共线,设计双向6车道,连接泉州环城高速公路围头疏港支线的横九线工程,在2017年底建成通车。

名为“围江大通道”,意在表达围头村的前世今生,在“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的大道上,从围头出发,立足泉州晋江、走出福建、面向全国、爱跨海峡、通往世界的豪情壮志。围江大通道建成几年来,增加了围头港快速疏解功能,畅通了围头海上养殖产品运往全国各地,方便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缩短了四海乡亲返乡的距离,带动了家乡的发展。

时值菲律宾围江同乡会创立100周年,围头村在围江大通道2公里长度上,精心打造了3道围江人文景观线,将千年历史元素注入这条渔村发展的大动脉中,融合海内外围江乡亲的力量,推动“海峡第一村”向前向好滚滚向前。


九、围头幸福院


围头村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900多人,约占全村的22%,是一个老龄化比例较高的村庄。长期以来,全村五保、低保、孤寡老人的民生养老民生问题一直困扰着围头村“两委”。2008年,在时任村委会主任洪水平的提议下,村“两委”达成共识,由旅菲乡贤洪溯灯、洪溯培昆仲捐建的原村委会办公楼改造建设的围头敬老院在7月10日这一天落成了,这也是福建省首家村级敬老院。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同时,村委会还为围头村老人争取到了晋江市农民失地养老保险惠民政策。16年来,围头村老人们累计享受领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已达近6000万元。围头村因此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爱心社区”称号。2013年,村委会进一步拓展延伸了居家养老项目,为30多位留守老人及部分返乡养老的侨亲、侨属提供送餐服务,至今已坚持11年。

2018年,围头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围江乡贤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下,多方筹资300余万元新建了一幢具有特色的“围头幸福楼”,完成了从单调的敬老院到多彩的福建省五星级“围头幸福院”的精彩蜕变。

16年来,家乡围头致力于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乡风,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幸福快乐地安度晚年的做法赢得了各方肯定,重塑了围江“民生、民心、民风”的良好乡村氛围,成为推动围头村走向“全国文明村”的重要支点。



十、围江南洋桥


围江大通道在围头村穿行而过,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外出和改善围头交通状况。围头村“两委”为缓解因围江大通道道路宽阔、车流量大对步行上学围江小学学生带来的不便,经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在2017年推动建成围头人行天桥(围江南洋桥)一座。该人行天桥横跨围江大通道,跨度达55米、宽3.5米,东起围江学校及党群服务中心,西至北环区,把围头村因道路隔开的两个片区连接在一起。

围头村委会为了感念南洋华侨的情怀,把天桥命名为“围江南洋桥”。它不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桥梁,更是连接着故乡与游子心灵的纽带,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内涵。

南洋桥体现了围江南洋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尽管身处海外,华侨们始终心系祖国,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在国家和家乡需要的时候,他们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修路架桥、支援抗战,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座桥就是他们家国情怀的具象表达,是他们与祖国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彰显乡愁记忆的“阿围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围江大通道与围江南洋桥的交叉,构筑成了一组展望美好愿景的心灵情感组合,将激励着新一代围江人,沿着“传承、传播,创新、创业”的新征程,继往开来,奋力前行。


END



围头·海峡第一村·公众号

编辑:吴雅妮

一审:谢清泉、吴宏霈

二审:洪嘉奖、蔡雄彬

三审:洪水平





围头海峡第一村
“海峡第一村 美丽新围头”——围头战地文化渔村官方微信,即刻关注随时知厝边大小代,及时了解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鲜事! 新浪微博@围头战地文化渔村 www.weitoucun.com
 最新文章